李楠枫,不管是笔名还是真名实姓,都注定会在文学史上留下耻辱的一笔。
他把伟人的《沁园春.雪》说得一无是处,放在唐宋期间根本不入流,与苏东坡比较更属下下品。这种论点实属无中生有,荒谬至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高瞻远瞩,大气磅礴,天地交融,十全十美,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这怎么就变成了啰嗦重复?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对仗严谨,形象逼真,生动鲜活,如痴如醉。这怎么就成了没有具象的呆板乏味?
与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较,怎么就成了一个是石头,一个是美玉?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种雄阔苍劲的神来之笔,又何来的生硬牵强之意。
宋代的苏东坡确实是诗词大家,尤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更是前无古人。但这并不能成为贬低伟人诗词的情由。
诗由心生。
一首诗词与所处的时期是不可分割的。它一定会与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天文、地理、风尚息息相关,更与墨客的气概胸襟紧密相联。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红军经由千难万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
但面对仇敌的重重封锁,面对极为艰巨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革命的道路仍旧极为困难漫长。
但毛主席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难气概,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大书特书革命者降服困难的勇气和壮志豪情。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触景生情,诗兴盎然,挥舞如椽巨笔,写下了“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的不朽篇章。
著名词人柳亚子评《沁园春.春》:
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辞义畅达连苏轼辛弃疾都无法与之匹敌。
但李作家说,
不能由于词作者的身份,就拔高这首词。
这不仅是对伟人诗词的诋毁,也是在向广大公民群众的聪慧发起挑衅,侮辱了公民群众对领袖的感情。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人说,对李楠枫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就要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这显然过于感情化了。
他是不是落水狗并不主要,主要的是,像他这种出于不可告人之目地,天花乱坠胡说八道的人,不用痛打,也一定会遗臭万年——他调换网名删除帖子,便是无可辩驳的例证。
这个人自称为作家,还是这个那个协会会员,在当下并不稀奇。
唯一难以理解的是,他那个党支部布告的头衔,实在风趣又搞笑。这种人怎么会当支部布告,又能当出什么名堂?
同时还有一个疑问:
目前各大平台对自媒体审查极为严格,稍有一个敏感词都不予通过,限流禁言乃至封号。
但李楠枫的这等敏感辞吐,又是通过什么路子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