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立时重逢无纸笔边塞诗人岑参10首诗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此诗就处处都表示出一个“奇”字。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宅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立时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然。

这首诗是写墨客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青鸟使,勾起了墨客无限的思乡感情,也表达了墨客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不雅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宅》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宅菊,应傍沙场开。

唐代以玄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样平常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公民疾苦的关怀。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风雅,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怀佳作。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韶光附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
“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
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
墨客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玉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山房春事·二首》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纵目冷落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韶光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
次年春,游梁园,第二首诗即作于游梁园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生平大笑能几次,斗酒相逢须醉倒。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
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任河西节度使时,岑参曾暂驻凉州,结识了一些朋友;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以是当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
此诗写的便是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们的一次欢聚夜饮。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疆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打击唐境。
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
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春梦》

【唐】岑参

洞房昨夜东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
实在这也是古人写诗的常规,不独岑参如此。
而此诗却题作《春梦》 ,很是暧昧。
根据诗题,根据诗中“洞房”“东风”“枕上”“春梦”等说话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它的抒怀主人公又似应为女性,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送崔子还京》

【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玄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此诗与《热海行》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便是崔侍御也很难说。
全诗采取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腕。
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他乡的苦闷。
这一喜一忧都反响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
由于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极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
为人所爱赏。

《赵将军歌》

【唐】岑参

玄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墨客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
这时候是岑参边塞诗创作最生动的期间。
《赵将军歌》便是这个期间的名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