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算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孔,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由九江,游览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多少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不雅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革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不雅观察问题应客不雅观全面,如果主不雅观片面,就得不出精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算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苏轼最出名的十首诗其一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孔,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孔呢?由于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一定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不雅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2、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饮酒直到第二天清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涌现的?我端起羽觞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赤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去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全面。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安然康健,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

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骚的人物。
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碉堡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韶光呈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勃发英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洒脱地在谈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羽觞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此词怀古抒怀,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奥深厚。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骚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骚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
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性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合适。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面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致也是非常俊秀的。
如果把俏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盛饰也罢,总能很好地陪衬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残酷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俏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墨客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清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长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墨客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景象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墨客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情、开阔的肚量胸襟。

5、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富丽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尽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饮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肚量胸襟更加开阔。
纵然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传达诏书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叮嘱消磨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叮嘱消磨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
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野,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不雅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脱手非凡。
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浑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
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扮服装。
千骑奔驰,腾空越野!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