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词释义】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背景知识】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著名的墨客,和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从小聪颖过人,被称为“神童”。骆宾王7岁时,一次,家中来了客人,见他聪明伶俐,就问他一些问题,骆宾王都对答如流。客人适值看到池塘中有一群白鹅,就故意让他以鹅为题作诗。骆宾王稍加思虑,便随口吟出了这首家喻户晓的《咏鹅》。
墨客从鹅的声音、形象、动作、颜色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把白鹅浮水时的形象和神态写得生动逼真,给人留下了一副富有情趣的、俏丽的图画。
【诗句译文】
“鹅!
鹅!
鹅!
”面向蓝天,
一群鹅儿伸着波折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赤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