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日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喷鼻香。
这首歌曲,我从小就知道唱。上学、走路、干活,都会不自觉地哼唱。由于我的家乡在徽州乡下,兰花草非常之多,彷佛每家每户都会栽种着兰花,那种从山中挖来的兰花。这便是唱的我家乡的事情。不过一贯不知道这首歌词是徽州老乡胡适师长西席所作,更不知道是他所写的小诗《希望》。
歌词很口语,也很普通,充满了童趣,在讲述着我们小时候所做的事情。
出生于徽州绩溪的胡适,一贯是徽州的骄傲。他是北大教授,还于1946-1948年担当过北大校长,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倡导口语文自他开始。
1921年,胡适到北京西山去,熊秉三夫妇送他一盆兰花草,他非常欣喜地带回。或许这是家乡山中最为常见也最为芳香的花,让他有了家乡的觉得。他便犹如童年一样,对那盆兰花充满了希望,用他自己倡导的口语文写了那首诗《希望》,把自己的情绪、对家乡的希望、对国家茂盛的希望都融入那首诗中,一首连儿童都能听得懂的口语小诗。
(图1为自拍,别的图片来自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