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
一
刘禹锡,唐中晚期诗坛的扛鼎之人,后世尊为“诗豪”,诗风雄浑英气,人品刚毅乐不雅观,是谓豪也!
白居易盛赞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
墨客出身书喷鼻香门第,家学渊源。幼时,为躲避安史战乱,举家由洛阳南迁苏州,直到弱冠之年赴长安科考,才来到北方。如此算来,他也算半个江南人。
墨客前半生仕途顺遂,二十岁中进士,三十一岁进监察御史台,卖力巡察百官,上言进谏,这是能通天的存在,被誉为“八品宰相”。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肚量胸襟大志的墨客,满腔激情亲切地加入了王叔文的“永贞变革”运动,力争改革弊制,削弱藩镇和宦官的内患,重振唐威。
终因实力太弱,准备不敷而草草停止,王叔文被杀,墨客被贬官朗州(湖南常德),做了一个虚职:朗州司马。
从此,曾经辉煌的仕途,成为迢遥的梦中追忆。
二
正如墨客所言:人生不失落意,焉能暴己知。
人生不经历失落意挫折,怎么能暴露自己的毛病,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斤两,又怎么能分辨出良师良朋和奸佞小人呢?
几十年的贬谪外任生涯,让他认清了官场谗言如浪深,被贬迁客似沙沉,自己只不过是个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细沙而已。
他深深地知道刚毅刚烈不阿,不事权贵的英雄气,让自己举步维艰。这是骨子里的骄傲,他放不下。既然放不下,又何必委曲自己藏藏掖掖的呢!
他曾抚慰老来多病的白居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他曾高歌:“昔贤多赌气,忧国不谋身。”
他更坚信自己的选择:“千淘万漉虽辛劳,狂沙吹尽始到金。”
当那些尸位素餐,餍饫终日,张牙舞爪的“狂沙们”,被时期、被历史吹尽,剩下的就只有我这样金光熠熠的赤金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墨客便是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的响当当的铜豌豆。
何等豁达!
何等狂傲!
何等执着!
事实果真如此,墨客凭借磅礴的生命力,旷达乐不雅观的脾气,武断不移的初心,熬去世了不待见他的四个天子,熬垮了七十一个宰相。
这颗被天子定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的铜豌豆!
这颗被宰相评为:“挟邪乱政,不宜在朝”的铜豌豆!
这颗被群臣攻讦:“颇怙(hù)(依仗)威信,中伤端士(有才干的人)”的铜豌豆!
终极高唱着自编的凯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昂然返回京师。
三
阔别中心,成为朝廷的边缘政客,没有让身具“宰相之气”的墨客屁滚尿流,反而在很大程度上,磨砺了墨客的心智,拓宽了墨客的心胸,间接造就了一颗诗坛巨擘。
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或咏物、或抒志、或辩论的精良诗文,借此连续滋养着,感召着,荫庇着子弟子孙。
正如王安石所评:“既困矣,无所用于世,每每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
”
此信也,不虚言也。
且看这首勉励好友柳宗元的七言绝句《秋词》:
四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唐)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一轮秋月,泛着冷森森的光,把全体天下照个通透。一只寒鸦掠过凄冷的枝头,扑进那从干涩的芦苇。
苇塘里是成片倒伏的残荷,拦腰折断的那支枯荷,蜷缩的叶子,无力地垂俯在污水里,断口处那个圆圆的孔眼,呆滞地瞅着那轮寒月。
一枚枯瘦干瘪的莲蓬,穿着灰色的衣裙,斜立在残枝败叶间,不愿倒下。一阵劲厉的秋风吹过,她终于支撑不住,轰然跌入水中。只露出半张脸,玄色的莲子,无助地看着污水一点点淹没了自己,面前一片漆黑……
原野一片枯黄,万物冷落的大地上,百花化泥,落叶翻涌。都曾是大地的娇子,如今一同回归大地吧!
五
天地无情,草木凋零,自古逢秋必悲怆。
我却喜好秋的冷峻,喜好秋的爽快,喜好秋的厚实。它比那春和景明更内敛,更自持。它有着历经光阴磨砺才有的成熟味道。它发酵了霜露,沉淀了脾气,酝酿出睿智的气息。
看那青碧的高空,那队越来越近的白色仙鹤。你们是从天庭里偷偷溜出来的吗?享尽了人间的清寒,打算飞向哪里?鲜红的脚爪,为何要踩碎那片我心爱的白云呢?
留下一串串清亮的啼鸣和几片飘摇而落的羽毛,杳无踪迹。
你我都是天涯沉沦腐化人,在这巴山楚水的悲惨之地,又恰逢这恼人的朔风和秋霜。与其当个“行则膝颤,坐则髀痹”妄自菲薄的病夫,何不遥望洞庭山水色,做那白银盘里的一枚青螺呢?
夜已深,但闻四壁虫声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