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评论家:冯恩科 徐泮珍 邹国庆 李维东 于志亮 苏良进 单宝海

本期墨客:王海亭 郭顺敏 管恩锋 邢建建 郭代平 李志亭 王宝顺 扈培元

沂山揽胜

王海亭(潍坊)

白浪诗评总第15期 2024年第八期

胜日邀朋上峻峰,凝眸四顾尽葱茏。

玉皇极顶闲云渡,狮崮高台岚气浓。

访寺听涛真悦耳,寄怀敲句漫吟松。

才不雅观飞瀑旅尘洗,历历碑林觅史踪。

【冯恩科评】沂山为五镇之首,是我国历史名山。
作者以登高望远所见所思的艺术构思,步步描述了沂山的大美壮不雅观,抒产生发火者喜悦之情。

“胜日邀朋上峻峰,凝眸四顾尽葱茏”。
这首诗开篇便把读者引入一种热爱沂山赞颂自然的好情绪、好心情,领略游览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情趣,凝眸四顾,远眺近看,写出了沂山之雄伟,笔法蕴藉而有气势。

颌联“玉皇极顶闲云渡,狮崮高台岚气浓”。
作者站在巍峨峻秀的沂山上,领略沂山的神奇壮不雅观,镜头里这绝美的景致,宛若梦境,更为沂山增长了奇幻的色彩。

“访寺听涛真悦耳,寄怀敲句漫吟松”。
借景抒怀,寓情于景的特点。
作者以虚入实,从远镜头到近镜头,既上承自然风光之怡情悦耳,又转向直抒胸臆的寄怀漫吟,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诗的后两句“才不雅观飞瀑旅尘洗,历历碑林觅史踪”。
画龙点睛,点出了全诗的主旨,看似是作者描写游揽沂山时的心情和经历,实则叙写沂山幽美的自然景不雅观,深厚的历史积存与当代文明有机领悟。
这种移步换景的手腕,既表示了作者一惯的历史情怀和文化涵养,又和开篇遥相呼应,实现了历史和诗意的完美结合。

全诗铺陈有序,景情兼到,笔法多变,层次分明,既写出了沂山各景不雅观的特色,又使诗趣横生,引人入胜。

〔正宫·醉太平〕闻嫦娥六号探月归来(通韵)

郭顺敏(潍坊)

听听是真,看看当真 ,嫦娥家里去拍门,哥没骗人。
吴刚拿酒来相认,灵均对面还发问。
捎回月土是龙孙:背包太沉!

【徐泮珍评】趋俗尚趣是散曲的措辞,对仗是散曲的灵魂,倘若再霸占“凤头、猪肚、豹尾和弦外之音”中的一条便是好曲。
此偏言话风趣,对仗工致,虚实结合,从实地勘察月球到历史上的神话传说,都被当成了小曲儿的佐料,这样的小曲必是味道十足的。
末句“捎回月土是龙孙:背包太沉!
”堪称豹尾。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中国的科技已领先天下,月背取土成功,意义之大,不可估量,故用“龙孙”作比,末了一句“背包太沉”,亦言科技份量和意义,这留白恰到好处,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这弦外之音自己体会去吧!

1532文化家当园怀古

官恩锋(潍坊)

一叶黄烟开国门,目前蝶变不忘根。

厂容厂貌已成典,石上依然带泪痕。

【邹国庆评】这首《1532文化家当园怀古》七言绝句,以深奥深厚的情绪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令人感慨万分。

首句“一叶黄烟开国门”,以“一叶黄烟”作为历史的象征,既可能指的是昔日工业发展的初现端倪,也暗含了某种历史迁移转变的奇妙时候。
这“黄烟”不仅是工业生产的标志,更是国家开放、社会变革的象征,它引领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启,让人不禁对那段历史产生无限的遐想。

“目前蝶变不忘根”,则将视线从过去拉回到现实,展现了1532文化家当园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时期的变迁后,所呈现出的崭新面貌。
这里的“蝶变”二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家当园从旧工业基地到当代文化家当的华美转身。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巨变之中,家当园也始终有良心身的“根”——那段充满奋斗与汗水、承载着无数回顾与故事的历史。
这种对过去的铭记与尊重,让人深感敬佩。

“厂容厂貌已成典”,进一步强调了家当园的历史代价。
那些曾经的生产车间、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等,如今已经不再是大略的物质存在,而是成为了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宝贵财富。
它们被授予了新的意义和代价,成为了人们怀念过去、展望未来的主要载体。

末了一句“石上依然带泪痕”,则以一种哀而不伤、深奥深厚内敛的办法,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里的“石上泪痕”或许是对过去苦难岁月的隐喻,也可能是对那些为家当园发展付出费力努力的人们的深情致敬。
无论何种阐明,都让人感想熏染到一种强烈的情绪共鸣和历史沧桑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精髓精辟的措辞、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绪,成功地将1532文化家当园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它让我们在思念过去的同时,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与光明。

2024年8月30日于三味书屋

雨后阳山

邢建建

买醉神仙放下杯,一弯流水入岩隈。

青山已带白云出,叫破沧溟唤不回。

【李维东评】阅读欣赏墨客建建的诗歌作品,会有一种令人特殊享受的韵味,他的诗有一个突出的风格:空灵、浪漫、简洁。

写雨后的山,一样平常思路都是先实再虚。
而邢建建这首诗的开篇却是凌空而来,这种空灵之感、浪漫之情,令人惊喜和快乐。

首联“买醉神仙放下杯,一弯流水入岩隈。
”写“雨后”,他是写“神仙”买醉后放下羽觞,“一弯”美酒流入了山岭的怀抱。
美不美?奇不奇?

结联“青山已带白云出,叫破沧溟唤不回。
”雨后天晴,青山靓丽,白云飘飘,这种意境赏心悦目,已经很美了。
墨客又是“神仙”笔法,“青山”带着“白云”出来玩了。
拟人手腕,浪漫情调,是不是“哥哥”领着“妹妹”雨后出来看美景?“沧溟”意指大海、苍天。
叫破老天、喊破大海,也唤不回。
墨客在唤什么?“青山”带着“白云”出去了,想把他们唤回来吗?墨客在此藏了一个有趣的答案,答案就在标题“雨后阳山”中的“阳”字上,实在便是雨过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如此美景,任你如何叫喊,白云不会转身变成雨,青山不会立即又是乌云环抱,太阳艳照,正当好。

邢建建的诗除了空灵、浪漫,还有简洁之美。
这一首诗便是一个代表。
这首诗意象大略明了,意境净美高洁,一点也不不繁芜、不堆积、不落窠臼、不复制古人,统统都是墨客自己的,这正是诗词创作的一个绝妙之处。

当前正在提倡佳构,作甚佳构?邢建建的这首绝句,便是佳构。
这样的佳构,对付一个墨客而言,一个月能够创作一首,就很了不起了;或者半年能够出一首这样的诗词,也足以令人欣慰了。

秋窗听雨

郭代平(昌邑)

流水高山指上筝,一壶春色对秋烹。

诗心灯下听窗外,凉递清吟风雨声。

【于志亮评】一首好诗,该当是一窖造化存贮在墨客心中的美酒,一旦流出,便喷鼻香溢四方。
高明的墨客,从不会刻意求工,却妙手偶得,自然天成。
《秋窗听雨》一诗以诗家语抒写善感的心,得意其纯净与文雅。

有人说,秋日是墨客的时令。
可能是由于秋日的肃杀冷落随意马虎引起人们内心的愁绪吧,自来悲秋之作习认为常。
这首诗,让人觉得墨客的心早已与自然成为石友,无论是若何的风雨交叠或云诡波谲,四季与风景都已经是墨客心里的从容而至的恒常。

“流水高山指上筝”开篇即把人带入古雅而旷远的音乐之中,甫一落笔,便觉得余音绕梁。
而已经融化在这音乐中的浓厚真纯的知音挚意,也让人觉得到诗意的丰硕和墨客内心对交情的器重。
“一壶春色对秋烹”真妙句也,可以想见墨客烹一壶茗喷鼻香,与秋日对坐言欢,春色对秋意,何其新奇,何其融洽,又多么空机动妙。
“一壶春色”又何尝不是墨客对自然的一怀挚爱呢?前两句,是在为转结铺垫,“诗心灯下听窗外”照料诗题,以虚写实,又实中含虚,实在人,虚在心;实在灯下,虚在窗外,使全体诗句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濡染出一幅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的墨客与自然浑然相融的唯美画面。
结句“凉递清吟风雨声”是墨客听雨的独特而美妙的收成,秋雨隔窗,秋凉入室,这带着丝丝凉意的风雨之声,在这悄悄地秋夜之中,便奏成了一首悠远绵长深情款款的诗。

秋夜隔窗听雨,本极难描摹,但墨客以此写彼,以实引虚,层层铺垫,把秋夜的美,秋雨的情,秋日的韵充分地表现出来,诗入耳雨之人倾情自然的高格文雅也便跃然纸上。
画面的点染,意境的营造让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美感与意蕴,确是值得称道。

白沙河夏趣

李志亭(坊子)

柳荫坐赏白沙河,仰俯随心意趣多。

月镜松旁悬皎洁,云峰竹外立嵯峨。

堪怜鱼下淙淙瀑,更爱凫游澹澹波。

好曲凝听谁不醉,原来入耳是蝉歌。

【苏良进评】李老师的七律《白沙河夏趣》揭橥在《楹联博览》2024年16期,全诗描写了夏日的晚上在白沙河边游览风景,皎洁的月光、淙淙的流水瀑布,伴着鸣蝉奏出的美妙歌声,心情惬意兴致盎然。
墨客以柳荫、河流、玉轮、松树、云彩、竹子、瀑布、小鱼和蝉的鸣叫等景物入诗,描述出了一幅夏日夜晚河边闲步赏景的画卷。
“月镜松旁悬皎洁”一句巧用比喻,形象逼真描述出玉轮像明镜一样散发着皎洁的月光,悬挂在松树的阁下。
“云峰竹外立嵯峨”一句利用夸年夜手腕,极力描述云彩像山峰一样高大雄伟。
颈联写出瀑布、游鱼和波浪相映成趣。
全诗表示了墨客夏日夜晚悠然自得的心境,也赞颂了城市环境幽美,公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东镇沂山(新韵)

王宝顺 (昌邑)

一山秀骨显奇不雅观,曾览千峰数此巅。

绕石清泉声里过,含烟深谷画中眠。

闻知曲径能听月,独坐回廊可问禅。

犹喜今来吟胜地,心倾美景不思仙。

【于志亮评】沂山乃东镇名山,《东镇沂山》一诗以丰富的笔法表现了沂山的独特的秀色,抒发了喜登沂山的赞颂之情。
“一山秀骨显奇不雅观,曾览千峰数此巅。
”首联总写沂山的秀美奇特,卓尔不群。
“秀骨”一词颇夺眼目,总括了沂山的特点,也形象地阐明了“曾览千峰数此巅”的缘故原由。
颔联“绕石清泉声里过,含烟深谷画中眠”,详细描写山中清幽如画的俏丽景象。
一“绕”一“过”为动,一“含”一“眠”为静,写景的动静结合让这嵯峨的大山在宁静中又平添了一些灵动。
身在个中,听清亮的泉声,赏如画的深谷,颇能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乐趣。

“闻知曲径能听月,独坐回廊可问禅”二句,由山水之乐转为意念上的澄明,读至此处,让人遐想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窈然深微。
曲径回廊,听月问禅,此景此境,忘情尘俗,自由的心灵陶醉此中,似是经历了灵魂的洗礼,确是人生难得之境遇。
这也就迎刃而解地有了尾联“犹喜今来吟胜地,心倾美景不思仙”这种登山而爱慕,陶然不思仙的美好感想熏染了。

整首诗视角由远及近,描写由外而内,选景精当,笔法灵巧,读来看似平凡,细品实具匠心,确实是一首很不错的诗。

扈培元 (青州)

与风为伍不言孤,落入池塘似有无。

几欲寻幽山色外,烟云犹隔万帘珠。

[单宝海评]无意间读到了扈培元老师写的这首《雨》。
被小小的惊艳了一下!

这首七绝,妙在通篇都是诗家语:[与风为伍不言孤,落入池塘似有无。
]此一句,绝不造作,看似心不在焉的信口之言,却含着真意。
首句拟人次句写实,这便是虚实相间了吧!
[几欲寻幽山色外,烟云犹隔万帘珠。
]这两句,读来更有诗意。
结句尤甚。
总结:这是一首站在百尺竿头的诗,是一首有“诗意”的诗!
更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诗,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根据我的理解,这首诗彷佛还存有更进一步的空间,下面就来大略的说一下吧:[与风为伍不言孤,落入池塘似有无。
]承句既然是承,那肯定是承了起句的吧?起句言风,承句却顾旁边而言他,觉得不当。
这个“落”字,若改成“潜”字或许会更贴切更自然一些。
那么将此句改为:[与风为伍不言孤,潜入池塘似有无。
]是不是读起来就有了风雨相得益彰的味道呢?所谓“考虑”,如此而已。

再说一下转合二句,[几欲寻幽山色外,烟云犹隔万帘珠。
]说实话转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里的“几欲寻幽”是说“我”吗?还是说别的什么?如果是说的“我”欲寻幽,那么就有点喧宾夺主了!
诗的主题是“雨”而非“我”。
以是,这里该当将“我”淡化处理,以肃清“我”的影响。
如果非要强加“我”的存在,那么建议将诗的标题改为《不雅观雨》或《赏雨》等等,毕竟标题便是这件作品的中央思想。

以上我之鄙见,若有欠妥拜请扈老师海涵。
拜请读者老师斧正。
更欢迎各位老师对此提出不同的见地建议,我们共同进步。

本期评论家简介:

冯恩科,山东临朐人,生于1963年10月,大专学历,中国老年字画研究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会员,山东齐鲁字画家协会会员,临朐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冶泉诗社副社长,爱好诗词、散曲、散文及字画创作,作品在《鹞子都》、《九州散曲》、《青年思想家》《山东工人报》、《潍坊日报》《潍坊诗词》、《潍州散曲》、《诗韵临朐》、《东镇诗词》等刊物及微信公众号刊发。

徐泮珍,女,1965年出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潍州散曲专委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兼编辑部主任,作品常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九州散曲》等刊物揭橥,作品多次获奖,潍坊第一届精良墨客。

邹国庆笔名鲁强,汉族,大学学历,山东省临朐县人。
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诗词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员。
潍坊诗词学会副秘书长,临朐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临朐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东镇诗词》微刊常务副主编、实行主编。
获“中国文艺百花奖”“国家文艺突出贡献奖”名誉称号。
作品多见于《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神州》《散文百家》《鸭绿江》《中国诗歌作品选集》《中国楹联报》《作家报》等。

李维东,1966年生,大学学历,哲学学士,中学正高等西席,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主任。
在中国教诲报、山东教诲报、黄河诗报、中华辞赋等揭橥作品和获奖多少。
出版个人专著《领航发展》等。

于志亮,中学高等西席,从事语文传授教化,潍坊诗词学会会员,有作品在《潍坊日报》《齐鲁文学》《潍坊诗词》《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报刊揭橥,有诸多诗词联赋在省市及全国获奖。

苏良进,男,生于1969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人,现为潍坊市作家协会、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学西席,喜好写作。
诗词散文作品多揭橥于《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散文网》、《潍坊日报》、《齐鲁文学》、《潍坊诗词》等报刊和网络媒体。
2024年4月得到“春光杯”散文大赛二等奖。

单宝海,男,山东安丘人,中华诗词学会、潍坊诗词学会会员,安丘诗词楹联协会理事。
安丘作家协会会员。
有作品常见于海内各地期刊杂志。
曾多次得到海内诗词大赛奖项。

潍坊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

顾问:刘树亮 郭顺敏 李永明 赵爱军 张恩勤 冯恩利 张玉欣 王立军 窦在章 杨泰 罗文霞 庄兰喷鼻香 祁汝平

名誉主任:李万瑞

主任:李维东

副主任:范德忠,欧秋国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志亮,马士林,冯恩科,冯金宝,庄兰喷鼻香,李万瑞,李宝翠,李维东,苏良进,邹国庆,杨泰,单宝海,范德忠,欧秋国,荆翠,徐泮珍,高树贞,隋晓理。

初审:李维东

终审:郭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