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字号的总集,涌现得最早的是《全唐诗》,清朝康熙年间敕编,计九百卷。关于编辑此书时所用的底本,有说是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有说是清初季振宜的《唐诗》,可能是两本相互参校,并加以弥补而成。此书共收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后附唐五代词;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按时期先后排列,各系小传。因取材丰富,历来为唐诗研究者所重视。然亦有遗漏之处,日本上毛河世宁曾辑有《全唐诗逸》三卷,收在乾隆年间辑刊的《知不敷斋丛书》中。一九六○年中华书局有《全唐诗》断句排印本,书后附印《全唐诗逸》。
继之而起的是《全唐文》,清朝嘉庆年间敕编,计一千卷。体例仿《全唐诗》,共收唐五代作者三千余人,文章一万八千四百余篇,并附作者小传同治年间陆心源为补此书之遗漏,曾辑有《唐文拾遗》七十二卷,《续拾》十六卷,收在他所刻的《踏园总集》中。《全唐文》一贯没有出版过断句排印本,通畅的是扬州刻本和广雅书局刻本。还有一部《全金诗》,也是清朝康熙年间敕编的。此书就金人元好问所编《中州集》(选录金代二百四十九人的诗作)十卷,弥补为七十四卷,金人诗作大体具备。有扬州刻本。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清人严可均编。清朝嘉庆年间诏开“全唐文馆”,严氏未得参加,于是他决心以个人的力量编辑此书,冀与《全唐文》相反抗。此书上起上古,下迄隋代,共收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五人,依时期次序分为十五集;每个作者都附有小传,每篇文章都载明出处。据严氏自称:“肆力九年,草创初定。又肆力十八年,拾遗补阙,抽换之,整洁之,画一之。已于事而竣。”可见其工程之艰巨。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有断句影印本,一九六五年又编印了该书篇名目录和作者索引,作为附册同时发行,检讨称便。《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是上述严可均书的姊妹篇,五十四卷,近人丁福保编。上起西汉,下迄隋代,收作者七百余人,依时期先后分为十一集。此书订正不精,存在不少缺点,对各诗又未有载明出处,实不敷与严可均书媲美;只因搜集比较完备,仍旧盛行于文学研究界。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有断句排印本。
《全宋词》,今人唐圭璋编。唐氏为著名词学专家,早在一九三一年,他就动手编辑此书,一九四○年出版,当时印数不多,流传不广。一九五九年他又开始进行修订,一壁改编弥补,一壁断句校订;一九六五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修订本。此书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余首,搜集宋词作品堪称完备。
《全金元词》,是唐圭璋继《全宋词》之后编成的,共收金元两代二百八十二位词人,七千二百九十三首词作,大大超过古人所辑。一九七九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全元散曲》,今人隋树森编,共辑得元人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套,残曲在外。一九六四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断句排印本。
上述《全末词》《全金元词》《全元散曲》三书,编辑体例完备相同:以作家时期先后为排列次序,每个作家都附有小传,每首词曲都注明出处。
“全”字号的总集,都是蔚然巨帙。编辑这样的书,紧张在于网罗散佚,保存资料,以是宁滥勿缺,纵然是残篇零句也在所不遗。一样平常的说,这样的书是供专门家研究参考用的,而不是供阅读欣赏用的。如若面对普通读者大众,先定下几条标准,再来个精选精编规模大一点象《唐诗别裁》《古文辞类纂》,规模小一点象《唐诗三百首》《古文不雅观止》,那就不是“全”字号的总集,而是“选”字号的总集了——只管书名上不定有个“选”字。总集,有“全”字号的,为数甚少;有“选”字号的,为数较多:两者浸染不同,做事工具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