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醉卧
先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种饮酒而生的英气,透过字里行间。酒是人们发泄心中感慨的完美载体,人一饮酒,英气顿生,睥睨天下。但天下又不是那么好闯的,以是就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接着便是“何以解忧”的疑问,魏武的答案是,“唯有杜康”,只有一醉才能解千愁。
魏武的这首诗,也让一个白酒老字号在人们心中流传!
“杏花村落”是汾酒类的一个老字号,汾酒在本日也是相称的没落,无法与西南的白酒反抗。一个传统老字号酒类,本日的现实让人无解。“杏花村落”的隽誉,当然是来源于有着“小李杜”之称的杜牧的那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困难的景象,庄严的节日,在外的游子,这统统都让人“欲销魂”。行人只能借酒浇愁,于是“借问酒家何处有”。才有了神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落”,这真是一个“杏花村落”酒的最佳广告词!
希望“杏花村落”及汾酒能够重新崛起!
“女儿红”这类红酒和黄酒,彷佛从来没有走出过江南,可能是太过温顺,没有白酒的豪迈,不符合北方人的饮酒习气。但“女儿红”的酒文化秘闻,比如今最盛行的白酒,都要深厚得多。《清稗类钞》中有一个“无题”诗,说的便是“女儿红”:
越女作酒酒如雨,不重生男重生女。
女儿家住东湖东,春糟夜滴珍珠红。
春糟夜滴珍珠红
这首诗,怎么读都很美!
江南的秘闻,在于男女的平等,越女能做酒,“不重生男重生女”,这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抹亮色。而一句“春糟夜滴珍珠红”,显得“女儿红”是那么的秀色可餐了!
清代女墨客袁缓,说是大文学家袁枚的孙女,曾作词赞“女儿红”,她在《清平乐·女儿红》中写到:
脂红粉白。可是闺娃植。
镜里娇容同一色。怎忍金刀轻劈。
登筵曾佐辛盘。渍来糖醋微酸。
不为伤春伤别,也应怅触团圞。
女儿红
这首词,从“女儿红”的制作,到其上桌,都有精彩的描写。先是写“女儿红”的质料,是“脂红粉白”,赤色质料加白色的大米粉一起酿制,而且“可是闺娃植”,一个“可是”,便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可怜!
“镜里娇容同一色”,这句切实其实是神来之笔,“女儿红”质料的颜色和女儿家镜子里的颜色一样,是那么的娇艳啊!
个人以为,以“女儿红”的文化秘闻,实在可以走出江南,和各种红酒一较高下!
“竹叶青”也是源远流长,从唐宋就开始盛行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配方最康健,口碑最广泛的草本康健酒。宋代墨客白玉蟾在其作品,《晓醒追思夜来句四首》中写到:
孤梦归从偃月城,清寒入骨倚危亭。
雪花散作杨花片,酒色酤来竹叶青。
竹叶青
这里就描写了“竹叶青”酒的药效功能,说自己“清寒入骨倚危亭”,又是天寒地冻的时节,“雪花散作杨花片”,风景美是美了,但也寒气逼人。怎么办?“酒色酤来竹叶青”,首先,从酒色上来看,青如竹叶,和“雪花散作杨花片”,连成一片,美不胜收;其次,“竹叶青”可以御寒,可以治疗我的老寒腿。
清代墨客钱敬淑在《泊浦子口》中写到:
残年泊归棹,问酒郭西亭。
雪圃芹芽白,江醪竹叶青。
夕阳新别路,衰草古离情。
隔岸寒山色,含凄望旧京。
江醪竹叶青
一句“问酒郭西亭”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到底是什么美酒呢?“雪圃芹芽白,江醪竹叶青”,真正的美酒佳肴,大雪之下的青菜,甘甜适口,味道一绝;江水酿制的“竹叶青”,更是醇厚绵长。
在推广康健观点上,竹叶青和葡萄酒可以一拼!
茅台酒也有历史,关键是到了本日,依然是白酒网红。清代墨客卢郁芷曾做《无题》诗描写茅台:
茅台喷鼻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
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大清第一窖
“茅台喷鼻香酿酽如油”,茅台的特点是喷鼻香,而且像油一样青色。一喝茅台,“醉倒绿波人不觉”,一觉醒来,已经是深夜“月斜钩”。
关于茅台酒,和红军那可歌可泣的长征还有一段古诗,墨客胡绳在《无题》诗中记录了这段故事:
赤水河中碧水流,行军南北用奇谋。
多缘战士忘死活,赢得酒喷鼻香溢五洲。
茅台,四渡赤水
红军在有着毛主席“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战斗中,来到茅台镇,用茅台酒冲洗伤口的故事,在诗中有了全景的展现,“赤水河中碧水流,行军南北用奇谋”,“奇谋”当然指的便是“四渡赤水”;“多缘战士忘死活”,指的是红军的大胆捐躯,“赢得酒喷鼻香溢五洲”,指中国公民终极建立了新中国的伟绩。
茅台,本日还是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