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期间,李显刚刚从神龙政变后夺得皇位,他以为已经摆脱了女人的掌握,便开始准备励精图治大干一场。
可是,他却没想到,想做“武则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自己的皇后便是个中之一。

唐中宗李显的皇后姓韦,历史上称其为韦后,韦氏的野心不亚于武则天,自从有了武则天这样的“模范”后,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权力希望,将唐中宗毒去世,并开始大加任用外戚,形成了以韦后为中央的政治势力。

为了能够重新夺回政权,唐玄宗李隆基暗中造就羽翼,终于在取得了万骑的支持下,带领兵士杀入宫廷,将韦后及其同党诛剿殆尽,平息了一场大唐江山被再次褫夺的阴谋。

在诛灭罪魁韦后往后,唐玄宗便立时敕令,深究韦后一族的任务,并提出“长过马鞭者斩之”的命令,让军队以此为杀伐标准。

唐玄宗灭韦氏之乱曾下长过马鞭者斩之圣旨这里大年夜有玄机

此时,一个问题摆在了面前,既然杀人与否跟马鞭的长度有关系,那么唐代时的马鞭究竟有多长呢?

韩干是唐朝的著名画家,其画作精细干练独树一帜,他生平最爱画马,有著名的《牧马图》流传于世。
在《牧马图》中,不但有健硕的骏马,还有手持马鞭的牧马人,这给我们供应了有力的参考数据,据图中记载,大致能推算出其手中马鞭的真实长度,与图中之人的胳膊长度不相上下。

图中之人为成年人,按照唐代男子普遍的身高比例,大概在170cm-175cm,故此,单臂展的长度约为75cm-90cm旁边,再根据标准儿童的身高对照来看,“长不及马鞭者”只有三岁以下的儿童。
也便是说,韦氏一门,除了三岁以下的孩童之外,别的的要全部处去世。

宫廷的政治斗争向来血腥无比,讲究“鸡犬不留”,不然古代也不会弄出“牵连九族”的说法,可是李隆基为何没有秉承“除恶务尽”的原则呢?“长及马鞭者斩”的背后,究竟有着若何的政治玄机呢?

1.仁君之名“令”中取

唐玄宗在诛灭韦氏之乱后,俨然成为了帝国之中最刺目耀眼的那颗星,无论是对李唐皇室的功绩、自身流淌的皇室血脉以及自身的军事实力,都是非常有资格做天子的。
当然,此时若是有一个“仁君”的隽誉,岂不更是锦上添花吗?故此,韦后一门彷佛因这个命令而“得到一线活气”(由于小儿不杀)。

2.说一套,做一套

唐玄宗虽然秉承着“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精神,可是士兵们却并非如此,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士兵都是杀敌领赏邀功的,况且虽然有明确的规定,可唐玄宗却未规定马鞭的是非种类,故此,唐玄宗的这一套命令,完备是形同虚设。
不过,这也是唐玄宗的高明之处,借着骄兵悍将之手,韦氏依然逃脱不了被灭门惨祸。

3.斩草自然除根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长不及马鞭者”均为三岁以下的孩童,而“长及马鞭者”的成年人尽皆被处去世,余下的孩童还处于懵懂无知阶段,在没有了成年人的照顾后,他们只能有两种结局,冻饿而去世或被发配为奴。

这些被“斩草”后留下的极少量的“祸胎”,他纵然知道了自己的出生,纵然想“复仇”,纵然他们侥幸活到成年,面对皇位稳固的唐玄宗,估计也没有能力替家族报仇了。

在人性与权力的权衡中,李隆基绝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可他依然以“长不及马鞭者”不斩的遮羞布奥妙地加以掩饰笼罩。
蒙曼曾经在《李隆基大传》中称他为“政治超人”,其政治手腕与能力不逊于任何帝王,从看似大略的“马鞭令”,实在深藏的政治目的可谓澜深海阔,就可见其一斑,想必,正是靠着这种超乎平凡的政治能力,李隆基才会当上了大唐帝国的第七位,也是在位最久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