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赏析】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不雅观上为封建统治者解脱或减轻了罪过。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便是反对这种传统不雅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墨客便光鲜地摆出自己的不雅观点,反对将亡国的任务强加在西施之类女人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匆匆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繁芜成分。“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缘故原由,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精确的意见。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身分,实在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延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这是何必呢!
当然,挖苦的工具并非一样平常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奥妙地利用了一个道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罪魁,那么,越王并不宠爱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一触即发,读来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向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叛逆师攻入长安,天子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墨客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墨客故意让地府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劝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本色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