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不雅观南宋一百五十年历史,对外战役总是败多胜少,屡屡依赖纳岁称贡求得一时安然。文治繁盛,而军事却懦弱至此,为后人所诟病。
不过南宋并非是缺少名将士卒和仁人志士,比如岳飞、虞允文等均是当世国度栋梁,陆游辛弃疾等等有志之士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朝廷的召唤。有此等热血,自然也不乏胜仗,岳家军四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的中原,准备直捣黄龙,这等壮举家喻户晓,自不必多说。
实在南宋还有一次少有的大胜仗,此役虽不如岳飞收复之功,却粉碎了金人南渡灭宋的企图,避免了一次亡国之危,乃至因此引发了金人内乱,金主完颜亮身死。
此役便是“采石矶大捷”,虞允文以不敷两万的水师于采石矶拒完颜亮率领的十七万大军,多次降服金军,使金人不能渡江。后来金人内乱,完颜亮被部下杀去世,不得不败退。可谓是一次振奋民气的大捷,南宋爱国志士无不欢欣鼓舞。
下面这首词便是爱国词人张孝祥听说采石矶大捷的后所作,可算是南宋罕见的一首“快词”,个中欢畅之情实不下于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且来欣赏这首《水调歌头·闻采石降服》:
水调歌头·闻采石降服南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英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喷鼻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我们平日读古诗词,常常可见“愁”多“喜”少,写愁的佳句,大家都能说出几十句来,写喜的佳句就实在太少了,而喜到极致的更是少之又少。唐诗中最为出名的极致之喜,唯有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以及孟郊的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而宋词中,尤其是南宋词中,张孝祥的这首《水调歌头》算是喜到极致的一首“快词”!
词中上阕以“雪洗虏尘静”开篇,雪洗战尘,亦彷佛雪洗昔日靖康耻,快语壮词表达出词民气坎的喜悦,可此刻词人被风被云留在楚地,不能前往沙场一不雅观。后数句表达胸中欲杀敌报国的年夜方壮志。一句“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再次回到了大降服利的喜悦和亢奋之情。
下阕以周瑜赤壁之战和谢安淝水之战的典故赞颂主将虞允文的丰功伟业,同时借古喻今,暗写自己遥学古人,欲乘风破浪,击楫中流,扫清中原。
这首词虽欢畅快意,却与杜甫的快诗大不相同,杜甫多写其喜悦和归乡的急迫,而此词从闻采石矶降服的喜悦写起,歌颂主将的劳苦功高,抒发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壮志,个中又暗含对异族入侵的悲愤,畅快旷达中自有沉郁抑扬斗志昂扬而不忘中原未复,矢志之余令人深受鼓舞。
南宋虽偏安百年,国不用壮士,而壮士不负国,始终以从戎报国、收复故土为念。陆游如此、张孝祥如此、辛弃疾如此。只是可惜,仁人志士无用武之地,才导致败多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