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阻风

米芾(北宋)

千里长淮彻底清,灵英庙下誓其心。

二舟一物如来暗,愿向年夜水深处沉。

江苏涟水米芾墨池留清名投诗息风涛

这首诗是北宋字画名家米芾所作,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曾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主政一方,届满离任,乘舟遇险,遂作此诗,投入江中,风涛停息。
时人盛传,因其廉明,遂得护佑。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隐士。
祖籍山西太原,后搬家湖北襄阳,长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出身勋臣之家,与赵宋皇室关系密切。

据《宋史·列传·卷十九·米信传》载,米芾先祖米信为奚族人,以悍勇擅射而有名,得宋太祖赵匡胤赏识,引为心腹,累功授节度使。
米芾之父米佐授封会稽县公,其母为宋英宗高皇后的乳娘。

公元1069年,宋神宗不忘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书郎,由此进入仕途,但比之科举,总归略输一筹,因而官星不显。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米芾任涟水军使(古方志中记载为元祐年间)。
任职两年,由此留下了“米公洗墨池”这一胜景。

涟水史称“安东”,民国初年因重名,复改称“涟水”,由境内涟河而得名。
因而明清两代古地方志,称“安东县志”。

1727年《雍正安东县志·卷九·宦蹟志·名宦·宋》

米芾字元章,吴人也,亦曰襄阳人,号海嶽(岳)。
米神俊逸,吐音清畅,所至人聚不雅观之。
好潔(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

作文奇险,不蹈袭古人轨辙,特精文字,沈著飞翥(chén zhuó fēi zhù,字体稳健飞扬,洒脱畅快。
),得王献之笔意。

畫(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擬(拟),至乱不可辨。
酷嗜古器物字画,立寳(宝)晋齋(斋)贮之。
精于鉴赏,经品题者,价高十倍。

元祐间,知涟军。
不事淫祠,邑人崇龙王,會(会)芾正之。

每书罢,洗墨于池内,池水至人清黑各半。
喜弄石,遇奇石即拜,人呼为米颠。
守涟二年,多惠政,任满归,囊橐萧然(náng tuó xiāo rán,指没有多少行李财物)。
驾小舟至西赤岸,风涛大作,舟人甚恐,芾正色坐,索纸笔题诗投水,风涛遂息。

历官字画学博士,吏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
卒,年四十九。

以上照《宋史》本传纂入。
野史有云,公为京江(今江苏镇江)鹤林寺伽蓝神(寺庙守护神),语多荒诞,不见正史,不便载入。

1518年《正德淮安府志·卷之十四·古迹》:墨池。
在故县治后,昔郡守米芾所鑿,涤墨池也。

1727年《雍正安东县志·卷二·建置·古迹》

米公洗墨池

池畔旧有亭,久废。
会雍正三年,知县余光祖蒐(搜)扬(sōu yáng,意指访求举拔。
)胜蹟,剔藓删荆,建亭于其侧,竪(竖)碑大书,“米南宫洗墨池”六字,植桃莳(shì,栽种)栁(柳),种花竹,觞咏流连,邑人指为胜地。
俾(bǐ,使)数百年塵(尘)埋之迹,一旦焕然發(发)蒙(糊涂不清楚),米公有知,當(当)亦辗然。

米公三石

今存其二,一在县宅门内,一在县宅西斋内。
知县余光祖有记,载《艺文志》内。

米芾在涟水任职两年,清正廉明,官声颇佳,遂留下了投诗息风涛的典故,所遗留的洗墨池,后世修缮不断。

听说米芾走后,在洗墨池上,每天清晨总有薄薄的飞雾萦绕。
在淡淡的雾霭中,人们隐约见到米公洗墨形象。
这便是涟水相传已久的“墨池飞雾”的故事。
“墨池飞雾”便成为涟水有名的八景之一。

在今涟水县城中央有“五岛湖旅游区”,占地总面积约65.9万平方米,个中水面约38.5万平方米,包括五岛湖公园、能仁寺景区、涟水县博物馆三大板块。
个中五岛湖公园建于1930年,迄今已有90多年的建园史,园内有五个岛屿,从东向西依次叫做丰乐岛、同乐岛、米公岛、西苑岛、落日岛。

2007年3月21日,廉池景不雅观建成开业。
米公塑像、米公洗墨池、米公长廊、米公亭等修葺一新,在米公长廊内支配图文石刻;利用盆景园外墙建成清风墙,刻载涟水历史上11位清官名人的平生业绩简介,是“省廉政文化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