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仿佛是一位出色的扮装师,野外里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穗,荷塘中依然还有可亲可爱的青碧荷叶,果园里的枝头上又结出了喷鼻香甜粉嫩的鲜红苹果。
可是如此缤纷多姿的迷人秋天景色,依然无法阻挡很多墨客的愁情和悲思,他们的眼中仿佛只有萧瑟的秋树、轻寒的秋水,以及令人倍感肃杀的秋风。
实在这些都是由于墨客将悲情投射到景物的结果,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墨客们又常常多愁善感,以是每当遭遇困境,再碰到秋雨,自然而然就会感慨无限。下面分享状元才子的一首《悲秋》,全诗无一“秋”字,却描述出萧瑟的秋天景色。
《悲秋》
南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势,不学楚人儿女悲。
黄公度是南宋著名墨客,他在29岁时考中状元,此后曾在多地任职。由于得罪了当朝权贵,墨客有过多次被贬的经历,也让他深深地感慨命运多舛、世事无常。黄公度的诗歌作品朴实清新,又词浅意深,这首诗创作于贬谪途中,抒写了作者的满腹忧愁。
首句点明深秋时令,“万里”二字极言万木萧疏的秋日。凄冷的西风入户,墨客独立高斋、怅望多时,他彷佛在等待着亲友的到来,又彷佛在期盼着一份惊喜,可是回应他的唯有秋风和寒意,却觉得不到一丝的关怀。
墨客阔别故宅,一起困难跋涉,可是前路漫漫,充满了险滩和暗礁,更不知何时才能安顿下来。“迢迢别浦帆双去”,墨客远眺前方的浦口,大小船只来往穿梭,又在烟波浩渺之中时隐时显。
墨客又努力地细细辨别,却只见“漠漠平芜天四垂”。延伸到远方的那片广漠荒野尽显静寂,却更让作者感到迷茫和惆怅。“漠漠”二字,也呼应首句的“万里”二字,刻画出秋日里的苍茫和萧索。
颈联转而描写近景,“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雨云散去、天空放亮,林中的鸟儿抖落翅膀上的水珠,然后便愉快地鸣唱,彷佛从来都不以为忧闷;而庭院中的梧桐却日渐苍老,也禁不住西风劲吹,一直地发出瑟瑟之声。
处境悲惨之人,彷佛以为周围的景物也显得悲戚。虽然雨后初霁、山鸟欢鸣,却更衬托出墨客的悲愁。而“寒声”二字也造语新颖,实在声音无所谓寒热,作者采取了通感手段,令人更能体会此时此刻作者内心的悲哀。
诗的结尾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黄公度虽然身在旅途,信息不灵、措辞不通,但是他依然时候关注着大宋王朝的出息。墨客自小勤奋苦读,也深来岁夜义,他不计个人得失落,更年夜方冲动大方地表示自己要“不学楚人儿女悲”,绝对不会由于暂时的困境而一直地抱怨。
一年四季,既有春暖花开,也有冰雪霜冻,虽然景象万千,却不一定时刻都有人陪伴在身边,总会有寂寞和孤独时候。而墨客纵然无人随他一起欣赏细水长流,也常常独自一人不雅观看云霞闪动,他依然沉着自若、绝不退缩。
黄公度的这首诗全文无一“秋”字,却细腻形象地描述出一幅幅萧瑟的秋天景色。无论是“万里西风、漠漠平芜”,还是“雨意、寒声”等等,都生动地刻画出深秋时的凄楚景致,也无一不反响出作者的悲戚心情。名贵的是作者并未被困难压垮,其旷达襟怀值得人们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