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春天百花盛开的残酷活气,
秋日更有一种萧索,
这种萧索的一半是落叶,
另一半则是秋雨。
秋雨在杜甫笔下是
“阑风长雨秋纷纭,四海八荒同一云”的颓然绝望。
在韦应物笔下是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的萧瑟凄寂。
在柳永笔下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寒凉豁亮清明。
诗词里的秋雨,衰飒了流年,苍凉了岁月,精选20句与君同赏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译文: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2.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宋 蒋捷《虞美人·听雨》
译文:人到中年,在异地的小船上,看蒙蒙小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落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3.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唐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译文: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纭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4.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宋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译文:梧桐叶上小雨淋漓,到薄暮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5.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宋 柳永《甘草子·秋暮》
译文:悲惨晚秋,零乱雨滴洒残荷,雨珠莹莹,颗颗似珍珠。雨过后,寒月当空,鸳鸯浦一片清冷。
6.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五代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译文:昨夜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
7.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宋 王安石《江上》
译文:大江北面,秋日浓重的云幕一半已被秋风撕开;含着浓浓雨意的云,缓慢地移动着。
8.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明 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译文:阵阵寒风,绵绵小雨将江边青枫奏乐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9.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唐 无可《秋寄从兄贾岛》
译文:听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贯到更漏滴残,天明后推开门看惟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
10.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宋 秘演《山中》
译文:永劫光下雨后,寒蝉变得很少。空旷的山里,落叶堆积得很深。
11.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宋 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喷鼻香秋思》
译文:梧桐树上小雨绵绵。雨逐渐滴落,化作秋日的声响,却被风惊扰而破碎。
12.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悲惨!
——清 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译文:已经睡醒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日更加悲惨。
13.晚秋日,一霎微雨洒庭轩。
——宋 柳永《戚氏·晚秋日》
译文:市价深秋,短匆匆的小雨飘洒在院落庭中。
14.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译文: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意。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声,都使得愁思更浓。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贯延续到三更之后。
1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译文: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密的雨点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16.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唐 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译文: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日的凄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景象。
17.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
——宋 王沂孙《醉蓬莱·归故山》
译文:屋子里孤灯一盏,秋雨飘落,又一声秋雁叫。
18.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唐 杜牧《秋浦途中》
译文: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一直,淅沥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
19.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唐 子兰《秋日思旧山》
译文:残余的几点萤火在阴郁中微弱地闪烁,千万声的秋雨一直地下着。
20.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清 宋徵舆《小重山·春流半绕凤凰台》
译文:景阳宫井已不见苍苔,景阳宫中也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润着寂寞的宫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