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首诗利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述出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墨客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墨客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各类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见告墨客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此诗一开头就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按韶光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随意马虎“迷”;独行无伴,随意马虎“迷”;“千山高复低”,更随意马虎“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口语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不雅观,恰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致的情趣。
一起上,奇峰峻岭在面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清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环抱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靠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好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不雅观看的角度的变革而变革。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迢遥。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扫尾,余味无穷。
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故意回答墨客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安歇吧!
”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