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唐伯的书法还是很喜好的,虽然是题跋,但写的还是很随性的,乃至有些字还有涂改,笔法洒脱,提按变革多,可谓轻如蝉翼,重若崩云,整体而言,畅达妍美,章法与行气,齐整中又含有变革。
让人神清气爽。

跟唐寅学提按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变起伏于锋杪殊衄挫于毫芒

释文:

初祖达摩大师者,南天竺喷鼻香至国王弟三子也,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
遇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受授心宗,折伏六师耶。
辩自广州至金陵,与梁武帝论圣谛第一义,言下不契,乃归少林,面壁而坐。
魏庄帝元年十月五日,端居而逝,故塔于定林寺。
后三岁,魏宋云东使西域,遇师葱岭,手携只履归,述其事。
门人启圹不雅观之,棺中止一革履焉。

神光大师者,武牢人也,俗姓姬氏。
生有异光,照室坟机落名。
闻初祖在少林,遂往参承。
积雪过膝,临立不动,悲泣祈哀,断臂祖前。
遂为印证,更名慧可,是为二祖。

三祖僧璨,不知何许人。
身瀍风疾,以白衣谒祖,祈求后悔知罪,福不在中,内外言下领心,遂传衣法。

四祖道信大师,姓司马,蓟州广济人。
年十四礼三祖,求解脱。
言下领悟,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六十年。
唐太宗三召不至,命使斩之。
师引颈就刃,了无惧色。
三祖之迁化也,合掌立于树下,四祖则宴坐,达摩分卧化三祖。
在隋炀帝大业二年十月十五日,四祖在高宗之永徽辛亥闰玄月四日。

五祖弘忍大师,蕲州黄梅人。
先为破头种松道者,乞四祖传法。
四祖闵其老,曰:倘若再来,吾为待汝。
遂寄生于村落民周氏处女之腹。
父母恶之,弃水中,溯流而上,乃举之,随母讨饭,里人呼为无姓儿。
逢祖于道,祖问曰:子何姓?答曰:佛性。
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无。
祖遂乞为法嗣。

六祖卢慧能大师,其先范阳人,武德中官于海南,遂占籍新州,以樵棌为业。
一日负薪至市,闻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遂大悟彻,后居黄梅,服事槽厂,以善提偈契旨,得衣法持隐四会。
仪凤元年正月八日,遇宗印法师,于法性寺讲涅盘论风旙二义,法师闻之,乃告四众,汇合名流为之剃发。
仲春八日授智光禅师满分戒。
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示寐衣止,不传塔于漕溪有坛经,行于世此。
六祖之业绩梗乐也。
吾与希哲祝公颇知禅学,纳齐名题《戴文进六祖卷》。
祝公略致数语,比余毕之,岂所谓大将持车而偏师当先耶。
仆谓世之论仙佛者,不知直指,尝与祝公叹之,盖佛者也,故形状骸脱去世生视去来,今犹一刻以中边外为非住着仙者。
吾儒之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也。
故惜气以养精,惜精以养神。
驰驭天地,鞭策风雷,是其能事。
然亦在吾儒中以术耳,学者昧此,为其所罔者,而不言。
舍余而不具述之,谁肯言哉。
故书之,归纳齐齐有志之儒学佛学仙,任其所趋,比其有得,当知余言之不妄。
吴门唐寅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