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养成读报翻译的习气。
2021年6月17日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师长西席在京逝世
享年100岁
炮火中他求学于西南联大
留学于法国巴黎
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返国
投身于国家培植教书育人
从事文学翻译几十年间
出版中英法文翻译著作180多本
是首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
“北极光”的亚洲翻译家
他坚持文学翻译应实现
“意美、音美和形美”
将“创造美”视为毕生追求
2018年8月,在北大一处小屋中
拜访了许渊冲
聆听他讲述了翻译的那些事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肖欢欢、程依伦
忆甜:百岁高龄尤爱喝冰糖雪梨水
许渊冲曾说,自己的作息非常不规律,累了就睡,醒了就翻译。夜深人静时,他会事情到凌晨三四点。问许渊冲,每天熬夜,搜肠刮肚,是否定为辛劳?许渊冲哈哈大笑。“怎么会辛劳?翻译是和作者的灵魂互换,有时溘然灵光闪现,呈现出一个好词来,浑身每个毛孔都感到惬意。这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很愉快,不会闷和辛劳。”
照顾许渊冲的保姆小芳见告,许老像一个老顽童,喜好吃甜食,比如奶油蛋糕、芝麻糊,以及口味重的食品,还喜好吃方便面,尤其爱喝冰糖雪梨水。在采访期间,许老好几次拿起桌子上的冰糖雪梨水,用吸管咕咚咕咚大口喝。小芳赶紧提醒他,“年夜夫说你要少吃甜食”,许老哈哈一笑:“我在饮食上就这点爱好了,戒了还有什么乐趣?”
为何爱喝冰糖雪梨水?当中还有段故事。约在上世纪60年代,能喝上冰糖雪梨水非常不易。新婚不久的许渊冲夫妇常常步辇儿很远,到处找雪梨做冰糖雪梨水喝。近60年的相濡以沫,冰糖雪梨水成了夫妻之间最甜蜜的回顾。2018年,老伴先他而去,再也没有人为许渊冲做冰糖雪梨水。每次喝起冰糖雪梨水,他都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妻子。
自傲:“我的造诣不比杨振宁差”
许渊冲将自己的人生总结为:“50年代教英法,80年代译唐宋,90年代传风骚,21世纪攀顶峰”。
1987年,许渊冲英译《李白诗选一百首》出版,钱钟书的评价是,假如李白活到当世,也懂英文,必和许渊冲是心腹。1994年,他的《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在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是该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国人的译作,顾毓琇师长西席赞赏此书“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许渊冲的译文在国外也得到认可,1999年,他的中译法《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称作“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英译《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英译《西厢记》被评为可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
“自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退步”——许渊冲家里高挂着这样的条幅。“我们要有点外国人的那股狂劲。我的翻译最好,为什么要扭摇摆捏。”许老豁达大笑。
“音美、形美、意美”,这是许渊冲在翻译界提出的“三美论”。主见翻译应虔诚原文的学者责怪他的译文与原文意思不符。许渊冲我行我素,“人家做不到,我可以做到,这算狂吗?这是自傲,不叫狂。”许渊冲的“狂”也表示在他的名片上。名片上写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全天下能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法文,再把法文翻译成中文,并且出100多本书,我是第一人,60年过去了,我还是第一人。”
1957年,同学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许渊冲以为自己不能掉队。“我当时37岁,杨振宁当时得了诺贝尔奖,我当时有4本译作,在翻译领域取得的造诣和他取得诺贝尔奖是对等的。我并不比杨振宁差。”他笑着说。
担当:翻译家应让中国文化之美成为天下之美
彼时近百岁高龄的许渊冲依旧笔耕不辍,每天保持1000字的事情量。“如果白天见了客人,延误了两个小时,本日夜里我就要补回来。否则,这翻译任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了。我要活到100岁,把莎翁全集翻译完。”然而,这个“小目标”却中途搁置了,由于他碰着不喜好的剧本,“莎士比亚有缺点,并不是完美的。”他说,夜深人静,进入翻译的天下是最快乐的光阴。“我每天如果不拿起笔翻译一些东西,就觉得少了些什么,连用饭都没有味道。翻译便是我的命根子。”
许渊冲表示,在翻译领域,中国的水平完备不比英美差,乃至高于英美,我们必须有这个自傲。“北极光奖颁给我,是对中国文化切实其实定,是对中国翻译水平切实其实定,也是对我翻译理论切实其实定。”
在他看来,中国文化要走向天下,关键是翻译,翻译精确,冲破文化隔阂,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真恰好的东西。“该当让我们中国文化之美,也成为天下之美,我们翻译家完备有条件做一些事情来推动。”在今年举办的“许渊冲师长西席翻译思想与造诣研讨会”上,许渊冲说:“在座诸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中国文化走向天下,让天下文化更加光辉残酷。”
《九零后》导演徐蓓追忆许渊冲:
他的狂和坚持是真实表现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程依伦)“在我心里,他是可以永久活下去的人。溘然,许渊冲师长西席就走了,原来他也会拜别……”6月17日,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师长西席去世,徐蓓在朋友圈中写下这段话。
电影记录片《九零后》、记录片《西南联大》导演徐蓓,曾两度采访、拍摄许渊冲,镜头下的许渊冲真实可爱:他绝不掩饰笼罩地夸自己,“(西南联大)理科有杨振宁,工科有王希季,文科有我”;他也会吐槽老师的授课办法,抖出同学的趣事。“他的狂和坚持,都是一种真实的表现。他的身上有一种非常宝贵的孩子气。”徐蓓说。在《九零后》上映前夕,广州日报专访了徐蓓,重新认识了有孩子气的许渊冲。
他非常长于自我肯定
2017年,在许渊冲家中,徐蓓第一次采访到许渊冲。当时许渊冲和妻子生活在北大畅春园的一个老旧小区里,家中最大的“物件儿”便是成堆成叠的书本、日记、手稿等。
采访尚未开始,许渊冲便问:“你们这个采访要怎么进行呢?”徐蓓乐了,“您就说您认为最主要的内容吧。”许渊冲听罢嗓门大了一倍,“我以为最主要的内容啊,那便是翻译啊!
”随后他先容自己是“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有人说许老很狂,但是在我看来,实在这也是许老长于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励,这种精神在中国人身上很少见。比如他会说‘许渊冲的翻译最好最棒的’……到了后面,大家都由衷地以为老爷子太可爱了,便是一个很真实、人见人爱的人。”徐蓓笑着说。
徐蓓第二次去许渊冲家拍摄时提出要求:希望拍摄许渊冲像往常一样在未名湖边闲步。“他须要扶着两根拐杖才能够行走,如果是其他老人可能会谢绝,但他非常听话,坐着他常常去学校时坐的那辆电瓶车的后座,带我们去到湖边。”拍摄几十分钟后,许渊冲开始嘟囔:“我要回去看报了,你们该当去拍我翻译的画面。”在徐蓓看来,“他不会掩饰笼罩什么,而是主动往外发散他的能量和想法,乃至有些直来直去。”
他此生唯一的事情是翻译
“老爷子非常高产,他的作品质量也很高。即便是2019年我们再去采访他时,依然可以瞥见他非常负责地翻译王尔德的作品,千锤百炼,把脸无限贴近电脑屏幕。”徐蓓透露,从2017年到2019年间,许渊冲家里发生了变故——老伴照君去世。之后许渊冲的就寝有些不规律,常常整晚翻译、写作、看书。“但是他的习气是一样的,便是每天早上起来,打开电脑,开始事情。他此生唯一的事情便是翻译。”徐蓓感慨说。
林徽因的《别丧失落》是许渊冲翻译的第一首诗,“别丧失落,这一把过往的激情亲切,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嗟叹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 许渊冲把那份真保留到末了一刻。
作者:肖欢欢 程依伦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