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园:淇园旧址在淇县西北。为西周晚期卫武公(公元前812-—前757在位)时建筑。是我国第一座皇家园林。
《述异记》日:“卫有淇园,出竹,在淇水之上。”明·《淇县志》云:“淇园在县西北礼河社淇水之澳,卫人美武公之德赋绿竹为兴即此。至今民怀其惠不能忘也。”清·乾隆十年《淇县志》载尚书杜臻《卫武公祠碑记》云。“……今公祠建于淇县西北。山行六七里,峰迥路转,若天设而地藏之柯。东北岸建有斐亭,为淇园故址。……”新中国建国初期,文化馆的同道在武公祠东南路边创造古碑一通,上刻楷体“淇园”两个大字。根据以上史料,淇园的规模较大,主区在今黄洞乡、庙口乡及高村落乡一带。古时淇县景象温润﹐极适宜竹子的成长。淇园的特色之一是多竹。武公后的卫国国君均为荒淫之徒。卫人触景生情,曾以竹为兴,赋《淇奥》之诗以表达对卫武公的深切怀念。诗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汲仁等帅数万人塞决口二十余年的瓠子河。挡不住水流,末了,“下淇园之竹以为槌”。才将决口堵住。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河内太守寇恂伐淇园之竹,造箭百余万。可见淇园竹之多。后来淇园之竹传到了博爱等地,他们称之为“皇家园林竹”。淇园的人文景不雅观今已无法考证。直到东汉淇园美景仍招引着远近游客则是事实。由于汉章帝七年曾幸淇园。后历代文人墨客都曾淇县旅游,并写下许多赞颂淇园美景的诗篇。
武公祠西一里许,有前嘴石窟,俗称“千佛洞”,系东魏上官胡仁等二十七人造像。
古时淇园有八景即,淇园竹翠、斐亭蓬莱,群峰敛碧、列柿流丹、半岩风雨、曲径烟霞、一壶映月、双剑横秋。历代文人墨客慕名登临淇园者甚多,留下许多诗篇,据不完备统计,现存的有29首。它们从不同角度反响出淇园“以白云为篱、以青山为屏,以风光云月为侣”的奇丽景致。
附一 重修睿圣武公庙记
刘金 淇县知县 清平人
太行左城,距淇三十里许,有睿圣武公祠。以白云为篱,以青山为屏,以光风云月为侣。不新椽,不剪茨,不列桓墉,不事节税,崇朴素也。祠何以建于此耶?盖以此地多竹,可以医俗,与公符合。公尝适于此也,故其恣也。国人立祠,而春秋敬拜,固寄思也。而历代永以为训。予今岁仲夏来莅此土,乃谒其祠于邑西南隅。遂疑而问之,金曰:“先尹杜公,以公之神如水行地,无乎不在。何必居其所也?故有上举。”予应之曰:“神固无乎不在,而柱神则有定在。果若其言,则镐庙可移而东,孔林可迁而西也。”金以为然。予即命义士李深等往督其事。新庙、绘象、崇基、环墙,均有所增也,特以此一时然耳。至于睿圣有门,绿竹有亭,则巡按河南淮阳李公意也。事竟,请予言之,予惟公之谱载于传,公之行泳于诗,公之声名洋溢于天下后世矣,予何言哉?但以祠之修废颠永,刻石以纪其年月云尔。
正德十六年辛已八月十八日立石
——摘自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下册
附二 卫武公祠碑记
杜臻 尚书
孟子日:贤人百世之师。古之传不朽者,立德为上,立功次之,立言又次之。吾读《诗》,至《抑戒》、《宾筵》,而后知武公之德入人深且远也。淇为卫郡,卫故殷墟。自康叔始封,承武王之三诰,用能和集其民。武公为康叔九世孙,史称其克修康叔之政,百姓又安,有功王室,平王用是锡命为公。盖卫本侯爵,其称通则自武公始也。楚左史倚相称,公年九十有五,犹箴戒于国,命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髦而舍我,必朝夕交戒。我闻一二言必志诵而纳之。乃作“抑戒”以自儆。修德谨言,期不愧于屋漏,又作《宾筵》之诗。饮酒悔过,崇令仪戒,伐德立监。佐史一篇之中,三存问焉。其德粹,其学纯,为睿圣良不虚矣。宜乎季札不雅观乐,叹慕武公之德与康叔并传也。夫古诗三千,孔子仅存其十之一,可谓严矣。而公之二诗,独登于雅。其载于卫风者,年夜德至善,当时之民相与咏歌而叹美之,又复比类而诵述之。千载之下如亲炙其化焉,馨喷鼻香俎豆可以已乎?今公祠建于淇县西北,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若天设而地藏之祠。东北岸建有斐亭,为淇园故址。祠前泉水淙淙,有瀑布声漯回,东注入淇,即今思德河也。亭前绿竹久荒漠,都人士复谋植之,以还旧不雅观。令人抚绿竹览流泉者,益信武公之德。为不忘于卫之民也。是为记。
——摘自清乾隆十年《淇县志》
附三 重修卫武公祠募疏
高遐昌
行山西峙,淇水东流。应天文室壁之分,星辉斗灿,当驿路朔南之要,车模马啸。司寇受封,并乎鄜、廊。孟侯肇造宅兹河淇,若梓材,若新民,谟训娘娘炳炳;为明德,为保赤,张驰奕奕煌煌。厥后武公继兴,更传睿圣嗣美,箴戒于国,恪恭于朝,修先祖之遗(德)而百姓和集,定天家之乱而王室载宁。展也先岸耆髦,允矣后学矜式。九十年许不废切磋琢磨,千百载余犹思金锡圭壁。诗固咏矣,民忍志哉?爰逆学修之徽,缅维汤沐之邑,立祠肖像,报德崇功。迄今耿家湾头,葱倩荫浓,兢传竹苞松茂。因而太行岩下,潺溪颜响,共仰山高水长。时易势殊,春秋之蒸尝罔歇﹔沧移桑变,庙貌之风雨犹新。神罔常怀,德明思感。惟我德洽赵公,爱崇正学,被服先型,既举废以增华,复买山而种竹。且谓殿宇湫隘,思为楼阁崇闳。将聚官僚兼谋,名流旁边图度,前后经营。屏山半腰起高堂以凝碧落,德溪上面竖崇门用表清辉。曰拜台、曰严廊,步层层而直上;或甬道,或门庑,水漯漯而在中。更设书院五楹,期绵心学一脉,倡来岁夜道何其隆欤,载杨圣修庶其至矣!夫秉舞之好,各有同情,而仰止之思,谁无至性。惟愿郡邑士夫勤.协力,兼冀远近贤达黾勉同心。斋心是求,翘首跤望。倘肯辉金谋始,行将勒石纪功。
——摘自清乾隆十年《淇县志》
附四 有斐亭微言引
高遐昌
峙停犹旧,拍浮如新。仰止自今,感怀在昔。云贴风谷,披逸巅于清淇﹔曲登平桥,写幽情于绿竹。千毫脱缀,三箧穷收。家近猗园,岁当庚午,葆恭逢德洽赵公风清琴鹤泽润桑麻政事之余,闲雅航古赜,心仪乎胜地。每约同人爰因睿圣之遗宫,用启有斐之新构允矣。朱囊精彩,居然碧猗环阳,固已翠荐,岚浮纡回镜裹;红渠月映,仿佛图中然。而骚人游殿之余,另开生面;逸客扶第之际,别有偿心。雏若屏开,入奚囊而暗去﹔溪因德重,随楮叶以遥来。正恐零落,花笺长留,枕秘班斓,彩笔未辑。金绳因而博探,鸿章庶几无惭;大雅乘兴,各题词赋。竞传白雪之篇,骋怀不拘诗文;载读色丝之句,将勒诸贞石。偕金锡以流辉,藏之名山。毓精髓而特立,惠而教我严邑有光矣。谨启
-—摘自清乾隆十年《淇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