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送别诗,《诗经·燕燕》被东汉大儒郑玄认为是卫国庄姜送别戴妫时所作。
可是按照《史记》的记载,戴妫早在生下儿子姬完后不久便已去世,庄姜因此才收养了她的儿子,并在日后扶立姬完成为卫桓公。

这首《燕燕》的作者究竟是该是谁?一只不起眼的小燕子又是若何造诣了“千古送别诗之祖”的呢?

(上期文章:一件春秋血案中的疑点:卫国爆发州吁之乱,这个女人是生是去世)

诗经燕燕于飞一只小燕子若何成就了中国最古老的送别诗

鉴于上述缘故原由,我不太相信郑玄的判断。
这首《邶风·燕燕》恐怕并不是庄姜送别戴妫时所作。

事实上,自宋代开始,就不断有学者试图绕过郑笺,提出新的预测,预测《燕燕》可能是卫君——详细是哪一位卫君,则无法指实——送妹妹远嫁之时,写下的作品。

但是,即便我们这样推定了《燕燕》的作者,要顺利地进入诗歌营造的情景,也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
诗的首章写道: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展望弗及,泣涕如雨。

——《诗·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两句,郑玄说是起兴。
这大概是不误的。
只是这两句八字究竟描写了一幅若何的兴象,却值得穷究。
陈文忠师长西席撰文说:

你看,阳春三月,群燕飞行,蹁跹高下,呢喃鸣唱。
然而,墨客用意不但是描述一幅“春燕试飞图”。
而因此燕燕双飞的自由欢唱,来反衬同胞离去的愁苦哀伤。

——《先秦诗鉴赏辞典》

这一段短短的鉴赏笔墨中,有两处值得再做考虑的细节。
关于这两处细节的描述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诗意的判断和对诗境的还原。

首先是诗歌描写的时令。
照陈师长西席的剖析,燕燕于飞,时当阳春三月。
我不太确定陈师长西席做出这个剖析的依据是什么。
只不过,这幅图景假如被还原了出来,那恐怕就得像邱迟《与陈伯之书》中勾勒的那样: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与陈伯之书》

这该是一幅多么俏丽,多么温馨的图景,又怎能兴起离去的悲哀呢?据我个人的愚见,我更乐意相信《燕燕》描写的是一幅秋天景色。
由于诗歌的第三章说: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国君的胞妹嫁去了南方。
就像南归的燕儿,在萧瑟秋风中飘然远适。
墨客以是从翩跹的燕儿遐想到胞妹出嫁,恐怕正由于秋燕南归,与她嫁去的目的地方向同等的缘故。

而我们一旦将春光烂漫的背景换做秋风肃杀,兄妹分别所带来的孤独与悲惨也将跃然纸上。

须要思考的第二处细节是,主人翁在秋风中看到的,究竟是一群燕子呢,还是一只燕子?陈文忠师长西席显然认为是群燕,可《毛诗会笺》的作者竹添光鸿却一口咬定所谓“燕燕”只是一只燕子。

实在,判断“燕燕”为一燕还是群燕,关键是我们要如何阐明接下来的那句“差池其羽”。
关于这句,《毛诗正义》说:

《毛传》曰:燕之于飞,必差池其羽。

《郑笺》曰:差池其羽,谓张舒其羽翼。

——《毛诗正义》

“差池”究竟是什么意思?《毛传》的阐明颇有几分晦涩,连瑞典汉学家高本汉都说:

(《毛传》)没有确切的阐明“差池”的意思。
郑笺又说,谓张舒其尾翼。
文籍中没有左证。

——《高本汉诗经注释》

作为一位享有国际荣誉的学者,高本汉的治学精神极其严谨。
但上面的这番话彷佛显示出,他没能真正读懂《毛传》和《郑笺》。
《毛传》曰“燕之于飞,必差池其羽”,翻译过来该当是说,燕子只有在飞行的时候才会显露“差池其羽”的样子。

在这里,《毛传》并不是要阐明什么是“差池”,只是要强调“差池其羽”,必在“燕之于飞”的时候。

郑玄对《毛传》的补充也是这个意思。
它并不是说“差池”二字当作“张舒”讲,而是进一步阐明《毛传》,所谓“燕之于飞”的时候,是指燕子此时已经展开了它的翅膀。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两幅图:

“差池”二字的意思,该当按照朱子的阐明,训为“不齐”。

我们看第一幅图中的燕子,当它敛翮而立,栖于枝头,我们是不太能看清它的翅羽和尾翼是非不齐的样子容貌的。

而在第二幅图中,燕子展翅飞行,翅羽和尾翼是非不齐的形状就一览无余了。
因此《毛诗会笺》说:

《传》云:“燕之于飞,必差池其羽”。
是《传》意本指一燕,而言“差池”者,即《说文》说燕之形,布翅枝尾是也。
燕飞尾岐,而其翼翯长而本短,故郑云谓“舒张其尾翼”,即差池不齐之义也。

——《毛诗会笺》

这么一阐明,“差池其羽”的意思就清楚了:它是描述燕儿展翅飞行而非群燕翅羽交错的样子容貌。

那为什么《毛传》和《郑笺》都不径对着“差池”这个词的本义做出训释,而要特殊强调“差池”涌现的韶光呢?

我们只要把这首诗的前三章这样连起来一读,就明白了: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燕燕于飞,高下其音;……

首章说燕子辞枝而去,展翅飞行;次章说燕子蹁跹而行,渐飞渐远;三章则说燕子的身影已消逝在茫茫旷野之中,只有它的啼叫在秋风中若隐若现。
三章的兴象逐次递进,隐射的正是国君的胞妹去国远嫁的情境。

至于卒章,墨客写道: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妹妹的车驾已经消逝在南方的地平在线,可是她临走时的叮嘱——让我牢记先君的遗泽与教诲——却仍萦绕耳畔,就像那秋风中时时时传来的燕鸣,怎能不叫人落泪感伤!

参考文献:

高本汉《高本汉诗经注释》;孔颖达《毛诗正义》;《先秦诗鉴赏辞典》。

— THE END —

笔墨|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