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初次打仗古诗“锄禾日当午”,看似大略的语句在我读来比较拗口,等到老师讲解诗意说:农人伯伯种地很辛劳,我们要珍惜盘中的每一粒米。再读一遍就觉得顺畅自然了,我明白了背诗要先知其意、明其理。接着又学会了“白日依山尽”“离离原上草”,随着背古诗的渐进,我的思维也变得开阔起来。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轻轻诵读古诗,诗中的语句总会把我带进无限的遐想里,我忽而在船头看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碧波;忽而在山中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忽而在门前预测“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缘由;忽而又沉浸在边塞“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逍遥。那是属于我的快乐光阴!
记得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嗟叹”时,我替杜甫意难平,继而更哀伤苏轼和亡妻的“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体味了养蚕妇对“遍身罗绮者”的刺痛,更深知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无奈。与此相反的,我更爱同享“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狂喜,“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欣喜,还有“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欣慰。
上高中的时候,我不仅背古诗也总结抄录古诗,比如“君不见”系列,“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悲白发”、“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是不是挺故意思。还有“数字”系列,“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花系列就更多了,菊花“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个“暗香”不知道和歌曲《暗香》有什么关联。
闺女小的时候,我把古诗抄在本子上,每天昼寝前给她念一首,由简入难,先讲解后背诵。记得她曾经问我:“独怆然而涕下”的“涕”是留下鼻涕的意思吗?我见告她是由于太悲痛而流下眼泪,是眼泪的意思,她立马就明白了。用这种日积月累的诵读方法,在小学入学前前她已经背会了两百多首古诗,包括“木兰辞”这样的长诗。她也喜好上了古诗,我的爱好得到了共鸣。
背古诗的好处首先是让措辞表达得更生动。《金粉世家》里金燕西用一首《雨霖铃》来表达对生僻秋的爱意,便是那句“多情自古伤离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他特意少说了一个“节”字,特意突出生僻秋的名字。如果你会背这段古诗,就会理解的更深,更觉作者的可爱。如果你爱背古诗,当你爬上山顶时会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不是:“我靠,太tm美了”;当你称颂别人会说:“笑脸如花绽,玉音婉转流”,而不是:“太好看啦!
”
背古诗还能排解忧闷,催人奋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歧路彷徨,一句而解。我所有的不愉快都会随着“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过去,不得不说,古人的古诗是人间大聪慧。越来越多的人喜好读古诗品故事,《中国诗词大会》《诗歌咏流传》等节目也在弘扬诗歌文化,品味生活的美好。
叶嘉莹师长西席讲“掬水月在手,弄花喷鼻香满衣 ”这句诗:“捧起一把水来,天上的玉轮就倒映在水中。水里的光影离你很近但又离你很远。我以为天下的美都在于一种间隔,在你的想象之间,可望而不可及。”是不是顿时觉得到诗的意境?我没有师长西席的高材,理解不到如此深刻。但是我也时常学习思考古诗,纵然“苔花如米小”也要学着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