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表示,第二季最打动她的是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以及林志炫的《长相思》和李宇春的《人间四月天》。
她认为节目给予了创作者极大的尊重和空间,让传唱人在吃透经典的根本上,将音乐和诗词达成了灵魂上的默契、感知与沟通,既挖掘了原有精神,又打上了时期的烙印,使得不雅观众对经典有了更深的认知,还和当下产生了关联和对话,做到了悦耳、悦目、悦心,彰显出积极的、专业的艺术精神。

作为一档原创节目,《经典咏流传》横跨诗词和音乐,其创作的烧脑程度、繁芜程度都是超乎想象的。
节目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创意到呈现,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推翻和建立,建立又推翻。

《经典咏流传》制片人、总导演田梅现场分享道,伴随节目一起发展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一颗“敬畏之心”,“面对经典诗词的音乐改编,大家常常以为当心翼翼、如履薄冰。
我们不是大略地为诗词配上旋律,而是要通报小诗背后的大精神、展现经典背后的大时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连续两季参与《经典咏流传》的录制,以“文学担当”的身份为不雅观众妙解诗词,言简意赅却令人久久回味。
他说:“我们和经典是什么关系?首先,我们是他们的孩子,当父母把他们的那些履历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对他们是有一种‘孝敬’之意的。
第二,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当我们迷惘的时候,经典为我们指引方向;第三,经典还是朋友,经典的陪伴会让我们觉得人生是不孤独的。
在接力传承的过程中,经典将永久流传,《经典咏流传》也会一贯发展。

从流传走向盛行的经典咏流传

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表示,“曾有人问印度影坛的代表人物阿米尔·汗,你是怎么让你的电影走向天下的?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让我的电影走向天下,只是让我的电影走进我的内心。
我以为这句话特殊适宜去表达《经典咏流传》创作的理念,先要走进我们的内心,才有可能从流传走向盛行。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经典也像水一样,经典要走进我们当下,走到生活当中,重新成为源头活水,表示出经典确当下代价。
”(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