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大雁眷恋的城市,拥有罕见的“山水洲城”景不雅观——南岳衡山巍峨北立,湘江如碧带穿城而过,东洲岛静卧江心,石鼓书院揽尽街市繁华。
站在南岳首峰回雁峰顶远眺,一队队、一行行壮不雅观的雁阵掠过城市上空,这是雁城衡阳充满诗意的来源。

近期,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将在衡阳举办。
人们游历其间,可以近间隔触摸雁城衡阳生生不息又韵律独特的脉动,感想熏染“火出圈”的魅力。

雁飞衡阳传佳话

“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
”在中国,没有哪个城市,像衡阳一样,和雁的联系如此紧密。

大年夜雁为何眷恋这座城

古人用诗歌表达了对衡阳雁的咏唱,名篇佳句数不胜数。

南北朝墨客庾信第一个叫出“衡阳雁”:“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初唐才子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吟道:“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有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更有高适的“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王安石的“万里衡阳雁,平凡到此回。

这里面的“大雁”,都与衡阳有关。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双重认证”。
李白写“昂首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表达了内心涌起的无限思绪和情绪。
杜甫在《归雁二首》写到:“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寄托了墨客浓浓的思乡之情。

雁在古代就成为了衡阳的图腾,是上天赐予衡阳的宝贵瑰宝。
大雁回顾处,被命名为“回雁峰”。
古代迁飞衡阳的大雁在此造诣一幅幅“平沙落雁”的美景,“衡阳雁”给予终生流落的候鸟以归属感。

大雁,作为一种精神象征,代表了多种精良品质。
这些品质,在古往今来的衡阳人身上,得到了深刻表示,极大丰富了衡阳雁文化的内涵。

雁的特点是执着,不改初心,不远千里,年复一年。
衡阳人的个性中,也有类似的执着和忠实。
尤其是忠肝义胆、风致高洁,王船山、李芾、夏明翰便是范例代表。

王船山于明末清初之际,隐居山林,著书立说,不改对明朝的忠实,不食清廷的俸禄,践行了湖湘学派“经世济用”的空想。
南宋末年,元军围困长沙,潭州知府李芾率军民一道御敌,决斗苦战三月。
除夕之夜传令,手书“效忠”二字为号,决心与长沙共存亡。
城破在即,李芾端坐“熊湘阁”,自刎而去世。
革命年代,衡阳人夏明翰投身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的滚滚年夜水,一门四义士。
行刑前,他挥笔写下叱咤风云的就义诗,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衡阳是赤色文化的热土。
“五四运动”爆发后成立的湘南学联,积极组织领导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水口山工人运动“唤起工农千百万”;岳北农工会工农“握手革命”开先河;何宝珍、毛泽建、伍若兰成为妇女运动的骨干和领袖人物;抗日战役中,成千上万的衡阳子弟奋勇参军,为国捐躯……

在中国革命史上,这座城市曾一次次燃起星星之火,而她的付出与捐躯,至今令人动容。

雁住衡阳成古今

雁文化,熔铸成衡阳文化的根脉,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宝藏。

溜达衡阳城,随处可见以大雁为主题或创意元素的雕塑、彩绘、建筑。
为欢迎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举行,衡阳对回雁峰广场进行了提质改造,作为雁城城徽的大雁展翅铜雕润色一新,气势恢宏,令人震荡;位于京广高铁大动脉的衡阳东站,叠落的人字形屋顶,彷如大雁雄劲有力的翅膀翩翩舞动,寓意大雁南飞;就连流经衡阳城区的湘江两岸护坡,都刻上了群雁浮雕。

雁城衡阳,还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在此建酃县,此后衡阳一贯以县、郡、州、道等形式存在于中国行政架构中。
三国时,第一次有了“衡阳”这个名称。

作为大雁南飞停歇之处,衡阳地处南北要冲,锁荆吴扼两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和文化商贸繁荣之所,遍布着神农创耒、祝融播火、大禹治水、嫘祖养蚕等浩瀚文明印记。

“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
石鼓书院是衡阳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唐元和年间,绅士李宽到临南岳,见石鼓山苍木葱茏,三江环抱,遂结庐于此读书,名曰“寻真不雅观”,并潜心研读。
当地好学的年轻人听闻李宽在石鼓山上隐居,纷纭上山拜其为师。
一传十,十传百,上山拜师的学生越来越多。
于是李宽便扩建了山上的屋舍,供学生逐日阅经修学。
而这个学舍便是石鼓书院的雏形。

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赐额“石鼓书院”。
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书院,使之成为衡州学者讲学的场所,由此文风日盛。
彼时,石鼓书院与长沙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公元1167年一个夏日的清晨,南宋大儒朱熹登临湘江与蒸水合流处的石鼓书院,遥望滔滔江水北流去,不禁感慨面前的山川秀美、人文壮盛,欣然提笔写下《衡州石鼓书院记》,开篇惊叹道:“石鼓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

石鼓书院历唐、宋、元、明、清,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设衡阳高档小学堂,弦歌不绝,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的美誉。

明崇祯十年,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来到衡阳游历。
他登临南岳衡山,拜会南岳寺院,寻访回雁峰,游览来雁塔。
独特的山川风貌,让徐霞客乐不思蜀。
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供应了宝贵的史料。
徐霞客景仰和惊叹着石鼓书院的残酷人文。
“虽书院之宏伟,不及(吉安)白鹭大不雅观,地则名贤乐育之区,而兼滕王、黄鹤之胜,韩文公、朱晦庵、张南轩讲学之所,非白鹭之所得侔矣。

徐霞客是历史上第一位游览衡阳的“专业游客”和“旅游达人”。
在《徐霞客游记》中,衡阳之行的篇幅很长。
也是在这里,徐霞客碰着凶险的遭遇。
当时,他乘坐的船正停泊在湘江,就在人们熟睡时分,一伙匪贼突入船上,杀人纵火,洗劫财物,“火炬刀剑交丛而下”。
徐霞客很机警,寻机跳入江中,被其他船救下,方免于难。
事后,徐霞客写下《湘江遇盗日记》,这篇文章也成为《徐霞客游记》中叙事散文的代表作。

如今游历衡阳的游客,还能看到徐霞客当年拜访过的石鼓书院、回雁峰、来雁塔、南岳衡山,领略“衡山之阳,千年雁城”的绝色山水和厚重人文之美,却不可能再体验“湘江遇盗”的惊险一幕了。

为欢迎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石鼓书院近期启动了广场及书院修缮提质改造工程。
游客做事中央、景区生态停车场、石牌坊、文化长廊、八角亭以全新的姿态涌现在世人面前。
今年8月,“石鼓江山”牌坊在书院前坪广场落成,朱熹的“一郡佳处”被镌刻在牌坊上方。
回雁峰下,“雁城之星”摩天轮给市民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中山南路和中山北路的改造,让老街重拾历史影象,带着“新商业”+“怀旧风”焕新登场。
南岳衡山新建的“南岳里”文旅综合体,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打造特殊的“非遗南岳庙会”体验……

雁舞衡阳看兴衰

这里,有中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蔡伦造纸;有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有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还有义士夏明翰、一代女魂唐群英……大雁舞动了衡阳的文化,也给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装上了翱翔的翅膀。

衡阳是一座和工业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城市。
水口山铅锌矿被誉为“天下铅都”。
抗战爆发往后,民族工业大量内迁到衡阳,衡阳工业总产值一度位居全国第二。
新中国成立后,衡阳被列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
新中国第一套重力选矿机、第一台环境噪声监测器、第一台牙轮钻机、第一台连铸钢机、第一台井下铲运机等持续串“第一”和“中华”牌锁具、“工农”牌手扶拖沓机、“芙蓉”牌腕表、“湘江”牌自行车等名优产品,都见证了“衡阳制造”曾经的辉煌,衡阳逐步形成了包含37个门类的工业体系,一度创造了“湖南工业三分天下,衡阳有其一”的局势。
衡钢、二七二厂、界牌瓷厂、恒飞电缆、南岳电控等工业企业,见证了衡阳工业的荣光。

铁路是工业的主要支撑。
自近代粤汉铁路通车以来,衡阳一贯都是华南地区的主要铁路枢纽,历史上的衡阳铁路局曾统领南方七省的铁路运输,可谓“一座衡阳铁路局,半部中国铁路史”。

辉煌的工业和繁忙的铁路运输造就了衡阳人“钢铁直男”的性情,丰饶的农产品和勤恳的双手则养育了一代代心怀天下的衡阳人。

天下小炒看湖南,湖南小炒看衡阳。
衡阳人对家乡美食引以为傲。
近年来,鲜辣浓喷鼻香的衡阳小炒、特色美食和网红夜市街区频频“出圈”,为衡阳文旅市场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衡阳湘黄鸡、衡阳县寺门前猪、耒阳大和草鱼和红薯粉条、祁东的黄花菜和槟榔芋……这些来自乡野田间的自然风味,配上衡阳产的茶油、黄贡椒,在猛火爆炒下造诣一方舌尖美味。
清晨来一碗荡涤灵魂的新市米粉、渣江米粉、卤粉、鱼粉、生汆粉、筒子骨粉、碎肉粉……让人能量满满,回味无穷;中午吃一顿费大厨辣椒炒肉和衡东土菜;晚上去烟火气升腾的宝藏小吃街,品尝一份新市圆子、剥皮豆腐、燕子烫皮、塔山糍粑、桂花煎糄粑,撸一顿定师傅烧烤、串小白烧烤,在唇齿留喷鼻香的时候,体验千年雁城文化。

但是,衡阳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厉的寻衅:经济总量已多年未能位列湖南第二城;衡阳铁路局一分为三,枢纽地位风光不再;文旅版图缺少扩展性,长期依赖南岳衡山的龙头效应;高层次人才涌现短缺……

这些遗憾,是衡阳人在社交媒体诉说的无奈,也寄托着衡阳人期盼雁城重回辉煌的心声。

雁鸣衡阳谱新篇

“雁行天下,志存高远,联络协作,奋勇争先”的大雁精神,已融入衡阳人的骨髓与血脉。
大雁,作为衡阳人的精神图腾,勉励着万万千万衡阳人奋发向上……

大雁南飞,必须紧跟“领头雁”。
步入新时期,衡阳这座老工业城市不断调度着自己的坐标与指针,擦亮家当名片,重新唤醒工业文化基因,“文化+科技”推陈出新,谱写了发展的新篇章。

入秋后,位于衡阳船山韶光谷的钟表文化博物馆,迎来一批批不雅观光游客。
穿过以钟表圆盘为元素设计的光阴之门和光阴大道,进入残酷而梦幻的钟表天下。

“这是用手表里的机器齿轮拼的吧?太精美了!
”踏入展馆,游客就被一幅巨大的钟表“天下舆图”所震荡,忍不住连声夸奖。
一度风靡全国的衡阳本土造“芙蓉”“南岳”牌腕表,简约大气,风采依旧。

遨游南岳古镇,新开业的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将带领游客体验一场火星梦幻之旅,游客可以参不雅观神舟返回舱、降落伞、航天服、火箭发动机以及火箭残骸的实物展。

沉睡的工业遗产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老旧厂房和家属区,是衡阳这座城市工业影象与当代发展的连接点,也是衡阳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当前,衡阳“工业+旅游”风起云涌、出新出彩,雁城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旅游不雅观光。

衡阳市珠晖区“保卫里”片区,窄巷平房、青瓦砖墙,居住在这里的大都是铁路职工与家属。
这个老旧的片区默默见证着衡阳几十年来的发展,承载着老一辈铁路人的生活和情绪。
如今,依托衡阳铁路博物馆珍藏的历史影象,“保卫里”全新蝶变,主打“铁路文化怀旧风”,市民和游客纷纭慕名前来开启一段“南方铁路寻根之旅”。

前身是柴油机厂,如今是梦工厂。
衡阳建湘柴油机厂曾是衡阳工业发展的骄子,也一度面临破产重组的窘境,如今依托其丰富的工业资源打造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其“前店后厂”的独特形态,成为工业游的一大亮点。
在这里,游客可以不雅观赏当年海内最前辈的柴油机生产线,还可以亲手制作铁艺品,体验工业制造的乐趣。
街区还引入跨界潮玩元素,将工业遗址与当代潮玩相结合,以热播剧《唐朝诡事录》为原本,打造VR国潮沉浸戏院,为“工业+旅游”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借着承办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契机和“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计策的履行,衡阳积极担当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央城市的义务任务,持续擦亮核技能运用、前辈制造、有色金属、当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五张家当名片,奋力走出一条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查阅统计数据创造,衡阳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前辈制造业百强城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全国数字百强市,连续多年上榜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3年,衡阳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40余项,累计造就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4家,高新技能企业总量打破1000家。
衡阳再次站到了当代工业发展的新前沿,工业文化成为“制造立市”计策履行的强劲动力。

为助推“衡阳制造”二次腾飞,衡阳“筑巢引雁”,始终把人才放在“C位”,建立了湖南首个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成立了市人才发展集团,统筹开展“智汇潇湘·雁聚衡阳”博士行动,近三年累计引进招聘大专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3.2万人,博士人才1008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余个。

雁到衡阳不南飞,客到衡阳不思归。

一到傍晚,雁鸣溪夜市和市府路美食街便热闹起来,露天音乐会让夜经济有了“时尚范”和“文化味”。
酃湖公园,清凉又热闹,来此闲步健身和跳广场舞的市民相继而来。
作为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主会场,酃湖公园前段韶光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升级和景不雅观改造,湖水更澄清,湖岸更俏丽,这个曾经的渔场,已成为衡阳城区的一颗残酷明珠。

新晋热门网红打卡地石鼓书院也迎来两大文化活动,第一个是9月1日举行的“开笔礼”,第二个是9月28日即将举行的“祭孔大典”,书院通过这样的仪式来倡导"大众年夜众尊师重道,带领更多人领略石鼓书院的深厚文化秘闻。

岁月流转,江河不息。
从城市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到环境综合整治,从历史文化传承到当代工业发展,从办好旅发大会到知足民生期盼,衡阳绘就了崭新的城市画卷。
在这座大雁眷恋的城市,一座座文化地标、一个个名人串联起的精神图谱,勾勒出知所来、明所往的发展之路。

城以文兴,造诣衡阳的过往;以文兴城,首创雁城的来日诰日。
(明星)

来源: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