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锡信老师

谈如何看待诗词韵律

84岁高龄的贾锡信师长西席早起夜寐于传道授业解惑

一、诗友们写诗词,请不要标什么韵或什么体什么格之类。

克意标榜韵律的诗未必是好诗  贾锡信谈若何看待诗词韵律

二、音韵学几成绝学,非常繁芜。
元朝往后,北方人发音器官发生了很大变革,写出的诗词未必合古韵律,大家仿学时请慎重。

三、唐朝以前没有韵书,但好诗不少。
唐宋期间,由于科举考试须要而官修韵书。
考试者必须按照韵律写,于是,诗词韵律发展起来。
但诸多好诗也不是完备依韵书而作。
文人写脾气不必严守此道。

四、实际上,中国古代没有拼音这个观点。
汉末涌现的拼音方法叫反切。
和我们所说的韵律不是一回事。
1888年有了国际音标,后来我们用注音字母,1958年有了汉语拼音。
措辞学包括语音学、音韵学、语法学多个分支。
可以理解但不必研究,太繁芜。

五、汉朝以前是古汉语时期,唐宋为古口语时期,元朝往后进入近代口语时期,从而逐步形成当代汉语。
它们是继续发展的关系而不能割裂。

六、红叶提倡用当代汉语写诗,摆脱格律的束缚,其他学术问题我们不研究。

诗友们谈论:

王连芝:

这个问题贾老师讲过多次了。
这方面有很大的学问。
我们谁会说唐朝的话?古人作诗又多口语或方言入韵,就更繁芜了。
音韵学几成绝学,贾老师的老师都不让他们研究这些,又何况我们。
我们要谨遵和铭记。
感激老师苦口婆心。

布丁:

贾老师讲过多次,古韵是科举考试用的,而且措辞和语音经由这么久远的历史演化,早就今是昨非,对不上原始韵及音律了。
音韵学非常晦涩难懂,我们很难学会。

我理解,当代汉语拼音下的韵律诗词,其发音与古音韵相差甚大,北方普通话与南方人发音亦相差很大。
以是国家设有普通话标准考试。

据查阅资料,我国有一二百种方言,以地域分,大致有七大方言:北方话(官话),江南话(吴越语),湖南话,客家话,闽方言,粤语,赣语。
这些地方话发音和含义五花八门,一个地区多种方言,个中的吴侬软语自周朝至今约有三千多年历史,秘闻深厚。
是不是它更靠近古音韵也未可说。
贾老师说:“唐朝以前没有韵书,好诗不少。
唐宋为科举考试须要而官修韵书。
文人写脾气不必严守此道。
”说的非常精辟!

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统一国家后,就要定官话官语,俢史设考,科举制入仕,都是规定的极严格的考试韵律。
音韵诗律紧张是为入仕考试用的。
后来发展到吟诗赋词都来“附庸风雅”,仿佛合古韵便是饱学之士。
到了清代的八股文愈甚之。

“五四”开始,革命先驱、学界大师们身体力行地倡导新文化运动、口语诗文运动,都致力于推动中华精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诗词亦不例外。
当然,创新是在继续上的创新。
诗词是文学体内最高雅、最精雕、最范例、最浓情的措辞表达,不是无厘头和白开水。
用当代措辞写诗,也要写出古韵味、高格调、深意境的幽美诗句!
不是说当代措辞好写就可以随意写了,而是要坚韧探求诗词在当代的新韵律、新架构、新语境、新形式,探求民族化、个性化的新诗词的繁荣。
为此,贾老师谆谆教导地讲了多次,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体悟!

曹作敏:

贾老师的倡议避免了诗词发展的一成不变、走向瓶颈。
诗词创作要海纳百川,开启和探索新的模式。
贾老师的见地不愧为引领者的风范,感激您的点拨!

曹家蓁:

贾老师提倡用現代汉语写诗,真是居高临下,与时俱进,深入浅出,普通易懂,对初学者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表现出老师的眼界和肚量胸襟。
诗词格律都爱崇唐李杜,李杜又尊何人?贾老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诗词发展了几千年,如连续因循守旧,势必要走进去世胡同,陷入瓶颈而萎缩不前。
只有像贾老师这样,以超前的思维,引领者的睿智,另辟路子,方能为诗词的发展打开并走出一片新天地。
犹如“五四”后大力推广口语运动,而抛弃那些贵族文化似的文言文,才走出本日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一片文化天地。
当时如没有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闻一多等这些文化旗手的引领,诗词文化的探索与改进就又不知要摸索多少年。

贾老师把诗词从小众化向大众化推进了一大步,从少数贵族文化向平民文化推进了一大步,让大家不但可以欣赏诗词,而且还可以大胆地创作诗词,让旧时的堂前燕飞入了平凡百姓家。
这不亚于“五四”后的又一次诗词革命,它将给诗词授予新的生命,走入诗词发展更加燦烂辉煌的来日诰日。

诗词不要过于讲求格律、古韵,但并不是不要格律、声韵,而是要与时俱进,加入适宜当代人欣赏的格律、声韵。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广泛的大课题,诗词的前方是一片无垠的旷野,而不是被格律、声韵束缚住的小脚女人,羈绊了它的发展,羁绊了前行的路。

世间的事物发展规律都是物极必反,走到颠峰的艺术也有下滑的时候,那便是这种文化艺术陷入了瓶颈,受到了束缚。
在结束下滑中,就须要有贾老师、彭老师这样有敏锐眼力,力挽狂澜勇气的人,引领我们走出沼泽,到达一片广阔的天地。

新生一定代替腐烂。
任何一种艺术都要把握好历史脉搏,才能发展,才能提高,这是我对贾老师提倡用当代汉语写诗的浅近认识,希望得到老师和学长的指教!

曹治罡:

贾老师“用当代汉语写诗”的不雅观点,看似大略,实在意义极为主要深远。
措辞在与时俱进,写诗也应与时俱进,这是其一。

其二,什么是“当代汉语”?我理解,“口语”不能等同于“当代汉语”。
入诗的措辞,该当是精髓精辟的“当代汉语”,言要美,意要美,形式和内容都应符合真善美的审美哀求。
唐诗宋词仍旧比“五四”以来的“口语诗”更受欢迎,更喜闻乐见,也更具有当代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海內存心腹,天涯若比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家喻户晓的名诗,你说它是当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

我理解,贾老师说的“用当代汉语写诗”,真正的意思是不要在“什么韵”上纠缠,钻牛角尖,但合辙压韵、对仗之类还是要有的。
所谓“当代汉语”也不仅仅是“当代口语”,那些至今仍被大众喜闻乐见的“古代汉语”和语法修辞办法,仍旧属于贾老师所说的“当代汉语”。
要“用当代汉语写诗”,并把诗写好,不但要好好学习“当代汉语”,更要好好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当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代汉语的基石。
以上肤见,请贾老师及诗友指教。

袁丽娟:

贾老师随时讲授诗词知识,强调用当代汉语写诗,敢于提出摆脱格律的束缚。
这是洞察诗界现状后发出的呼声。
贾老师和彭老师的诗作诸体皆佳,堪称模范,值得我们揣摩学习。

投稿专用信箱:hongye_zazhi2020@163.com

欢迎关注 欢迎投稿 揭橥即赠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