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原谅这个天下的千姿百态,尊重不同个性的存在,才会释怀这人生的多数纠葛与痛楚。
这个天下没有完备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备对等的两种人生,每个人的经历、环境、性情各不相同,当你不理解对方的同时,就不要以同等的标准去哀求对方,更不要以同等的标准,企图让自己和对方站在同一水平线,用这样的态度改动自己,不会难为别人,同时也不会让自己活得太痛楚。
在《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
人之境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不雅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每个人的遭遇各不相同,机遇好的得以一展抱负,机遇差的则一事无成,在这种情形下自己如何能哀求特殊的报酬呢?每个人的感情又各有不同,有稳定的时候,也有暴躁的时候,如何哀求别人事事都合营自己呢?就这个道理来对照改动,也是一方面修行的法门。
当一个人处在不快意的境遇之中时,就不要过度哀求自己和别人享受同样的报酬。
这个天下并没有所谓真正的公正,所谓的公正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能够站在相同的位置罢了。
比如说,不管一个人贫乏或者富贵,都须要经历人生的生老病去世这些痛楚,从穷富的差距来看,人与人没有公正可言,有的人出身不好,须要用生平才能到达罗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但是从生老病去世这个角度去看,人生又是平等的,我们都须要面对主不雅观无法决议的事情。
这个天下没有绝对的公正,我们也不能哀求人与人之间有相同的报酬,否则不仅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还给自己的人生徒增苦恼,就像那些总抱怨自己不如身边的人一样,这种抱怨不仅改变不了问题,反而增长无谓的纠葛。
当自己碰着不公正的境遇时,也要坦然接管现状,尊重世间的不同。
正是由于这大千天下的千姿百态,以是才呈现了一个相对精彩的天下,众生皆有相同处,而众生又各有不同,面对这世间万象时,尊重这个天下的万千互异,不要企求以同等的报酬来哀求自己的人生。
而同时,当我们身处优胜的处境时,也不要以肤浅的眼力,用相同的标准去哀求他人以及这个天下。
二、
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首先就要想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那么好的条件。”
人存在最明显的问题,便是很难客不雅观理性的看待问题,当我们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很随意马虎带着主不雅观的感情和意识去看问题。
在这种缺点的认知状态下,还会将自己抬到道德制高点,带着迷之优胜感的自傲去批驳别人,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换做自己,当自己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自己会不会和别人一样,做出同样的决定。
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认知,更没有通达这种认知的觉悟。
正所谓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不可以和井底之蛙说大海的事情,由于它被井底这一狭小的空间所局限;不能和只活在夏天的虫评论辩论冬天的冰,由于夏天的虫被韶光所局限;不能和孤陋寡闻的人评论辩论大道,由于他被所受的教诲所局限。
蝉和斑鸠嘲笑向南海飞的大鹏,说:“我飞起来能跑到树梢,有的时候飞不到树梢就落下来了,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迢遥的南方呢?”
蝉和斑鸠这两种在树梢打转的小鸟,永久不会理解大鹏鸟为何要飞到九万里外的南方?由于在不同的角色之中,也会受当下角色的环境和成分影响主不雅观情绪,从而决定自己看问题的态度。
如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才智小的不理解才智大的,寿命短的不理解寿命长的。
这种愚蠢认知便是世间诸多纠葛和痛楚的根源,世间大多数人都是这一愚蠢的制造者,也是这一人性低劣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是如此的哀求自己,又是如此的哀求别人,在不愿意放过自己的同时,也拿着自身的优胜感侵害着对方。
以是当角色不同时,又怎么能用同一标准去约束呢?我们能做的便是原谅、理解,用更高的认知对待世俗。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聪慧,感想熏染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天下,瞥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