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事情之餘,我再一次對沙蘊金的序文進行了仔細的識讀考虑,此版自覺基本完全,再次發表,還請各位讀者示正,不吝賜教。
原件1
原文:湯陰縣志序
余扵乙亥夏日抵湯,甫釋蓿盤,抸兮竹使,猶照未撡刀而割也。時虜寇孔棘,首以城守為事,而湯之城則甚圮。
扵是進邑之,諸薦紳父老而曲計之,與余指合,且各齊心協力距躍鼓舞。盡易圡而甓之,而城以固。
徐乃事扵諸挿畚興什之役,亦皆不勞餘力,犁照就理,而慶以興墜以舉。又役事扵學宮修古之事,亦靡不家絃誦戶,詩書觀摩樂育,而士習以振有是哉,湯之易為治哉。
口语文试译我在崇祯乙亥年的夏日抵达了汤阴城门外,放下随身携带的大略行装,看动手中的委任状,觉得象是一个不会拿刀的人要操刀把肉分割。当时国家内忧外祸形势非常严厉,加强城防成为了我的紧张任务。然而,我惊异地创造,汤阴的城墙竟然如此破败不堪。”
于是我进入县城往后,调集了各位有识之士、乡绅和德高望重的老人,与他们深入商榷此事,大家的见地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并且都表示乐意同心协力,欢欣鼓舞地投入到培植中。我们决定彻底改变,将原来的土城墙全部改换为砖砌,这样城墙就变得更加坚固了。
随后,我们开始一步一步的动手进行各种培植工程,如挖掘、搬运土石等繁重劳动,但人们都不遗余力地投入个中,事情有条不紊,很快就完成了修复和培植的任务。县城也因此抖擞了新的活气,破败的地方得到了修复,人们为之欢欣鼓舞。
此外,我们还致力于修缮学宫,进行文化教诲培植。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孩子们在家庭中诵读诗书,相互不雅观摩学习,享受着教诲的乐趣。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振奋了士人的精神风貌,使得全体汤阴县的管理变得轻而易举。汤阴县之以是易于管理,正是由于我们凝聚了全县公民的聪慧和力量,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注釋:
乙亥夏日:即崇禎八年夏天,公元1635年。甫釋:剛剛放下。
蓿盤:xu pán,蓿指苜蓿,本是喂馬的草料,彼時苜蓿亦為貧賤窮苦人所食用。唐孟詵《食療本草》中稱,適量食用苜蓿,可使人瘦,身輕體健。唐薛令之《自悼》詩曰:“朝日上團圓,照見师长西席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盤中僅有苜蓿可食,足令人發一哀歎。薛令之清廉,不畏權貴,故而“苜蓿盤”一詞,之後也被用來形容官員身雖清貧卻廉潔不阿。本文指作者隨身攜帶的簡單的行李。
抸:jiā 古同“挟”,持。手持。
竹使:源自竹使符。漢時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師﹐左與郡國。凡發兵用銅虎符﹐别的徵調用竹使符。本文借指上任的委任狀。
猶照未撡刀而割也:讓一個不會拿刀的人去操刀割肉。謙辭。語出左丘明《子產論尹何為邑》,原文: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
孔棘:很緊急;很急迫。圮:pǐ,塌壞,倒塌。薦紳: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
父老: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曲計:各種辦法。
指合:不同人的兩支手,手指對手指的合在一起。引申為達成共識。
距躍:謂歡欣雀躍。易土而甓pì之而城以固:把土做成磚用以加固城牆。徐:緩慢的,一步一步。
挿畚:chāběn,挿,起土器。畚,盛土器;泛指挖運泥土的用具。借指土建之事。
興墜:指興廢舉墜,意思是振兴废弛的奇迹,补救衰败的事物。常日用于形容通过努力使已经衰败或结束的事物重新焕发生机或活力。把已经消亡和废弃的事物重新兴办起来。
家弦戶誦:家家弦歌,户户吟诵。谓流传极其广泛。士習:讀書人的風氣。
原件2
原文:顧余之以是治之者,尚未得其要領也。扵是取湯邑舊志反覆閱之,曰致治之道將在是矣。
蓋自古之善治天下者之莫過扵因殷周繼世,所因者先禮之大焉。漢去周未遠,井田封建制已不得其詳。鄼侯入關獨收秦圖籍,史稱其得體,是故監扵成憲則不愆。誦詩三百授之以政,則達古記之矣。
矧為一邑者乎,為一邑者,扵以立事而臨民也。照事之待理者,至繁劇而不一民之待命者,亦至棼錯而不一苟,不循其固,照按其已照而歌,以更化善治其可得耶?
口语文试译:我回顾自己管理地方的方法,创造还未能节制个中的办法。于是,我取来汤阴县的旧志书,反复阅读,心想管理之道或许就蕴含在这些记载之中。
自古以来,长于管理天下的人,最推崇的莫过于继续殷周的传统,由于他们都遵照了先王礼制这一根本。汉朝间隔周朝并不迢遥,但井田制和封建制度的详细细节已经难以详考。然而,鄼侯萧何在进入关中时,独自网络了秦朝的图籍档案,这一举动被史籍夸奖为得体之舉,由于他这样做能够遵照已有的成规,从而避免犯错。同样地,通过诵读《诗经》三百篇来辅导政务,可以让人通达古代的管理聪慧和履历。
更何况是管理一个县邑的人呢?作为一县之官,他的职责在于建立秩序并管理民众。他所面对须要处理的事务,极其繁多且各不相同;而民众所期待的管理,也同样错综繁芜,各不相同。如果他不遵照已有的成规和固定的制度,不按照已经明确的事情去实行,而是随意变动,仅凭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想要实现良好的管理,怎么可能呢?
注釋:致治之道:使國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的方法。
監扵成憲則不愆qiān:遵守原有的法律、規章制度就不會犯錯。語出《尚書·說命》:“監扵先王成憲,其永無愆.”其意為,根據先王的旨意制订典章、法度,將永無過錯.“憲”即典章,法度.
達古:本义:世代興旺發達。立事:建功立業。矧:shěn 况且。臨民:治民。
繁劇:谓事务繁重之极。棼錯:纷杂错乱。
原件3
原文:夫綜其固照已然之跡,而鑒往知來,則莫邑志名矣。故邑有志猶國有史,凡一邑之志,一邑之土俗、民風、大政、大事具悉焉。
其良法美意皆出先賢心思,經畫之余,其臚列條分皆為役人推敲裁鎔之籍。因之者若匠石氏視䂓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蔑有軼而越焉者矣。
及湯為昔岳忠武王今孫太師之故里,邑文武芳徽今古輝映,《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官是邑者仰之行之,不尤易扵取法而興起乎哉。
口语文试译:综合稽核那些已经形成的固定做法和已有的履历,并以此为借鉴,预知未来,那么没有比县志更主要的了。因此,县志对付一個县来说,就犹如国史对付国家一样主要。一部县志,详尽地记录了该县的地皮风尚、民风民情、重大政策以及主要事宜。
个中所包含的良法美意,都是出自历代先贤的寻思熟虑和精心方案,而县志中条分缕析的记述,则成为后世管理者推敲、借鉴和领悟的宝贵资料。 遵照这些先贤的聪慧和履历,就犹如匠人依据矩尺、準繩来制作周遭平直之物,绝不会涌现偏差或超越。因此,管理者应该像匠人一样,以县志为准则,负责践行个中的良法美意。
再者,汤阴县作为宋忠武王岳飞和目前孙恺阳宰相的故乡,文武英才辈出,其光辉业绩古今照映。正如《诗经》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管理汤阴县的官员,如果能以这些先贤为榜样,仰慕他们的风致,效仿他们的行为。那么不就更随意马虎找到管理的榜样和动力,从而振兴这个地方吗?
注釋:鑒往知來:不雅观察往昔,可预知将来。良法:良好的法制﹑法规。
美意:美好的情意。例:三国魏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前者邑人念弟无已,欲州郡崇礼,官师授邑,诚美意也。”
經畫:經營籌劃。臚列:lú liè 罗列;列举。條分:谓像枝条那样分布。
臚列條分:(把邑志素材)按照一定的主题、韶光或来源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的剖析和研究。
役人:本文受官府委派負責編纂地方志書的歷代先賢學者。
推敲裁鎔:本文指對志書的內容反复考虑往后决定取舍。
文武芳徽:在文治武功两方面都展现出卓越造诣和美好风致的典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 大致的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以他的举止作为行事准则。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亮磊落,常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件4
原件5
原文:顧舊志修扵天啟癸亥歲,迄今十有五年余。猶嫌其或有不該不盡也,則又以謀扵諸薦紳父老曰:“志之為物也,久則應續,蕪則應刪,殆則應嗣,遺則應補,湯志得無有應續及補者乎?”諸君曰諾,時蘇吳三孝廉君、董田兩明經君在坐,余風雅閱其鴻博有史材也,敬 授簡以請。而又以諸生:單生修實、蘇生亮等八人佐焉。不數閱月遂竟殺青,余得受為卒業焉。
為目十有六,卷十有九。其世則自三代以迄扵茲,其紀則自象緯以迄物產,其人則自官師以迄胥吏,其政則自錢糧以迄兵刑,其事則自鴻鉅以迄厖襍,其文則自載述以迄歌詠。體例以㮣其凡,論贊以區其義,而如無曩之所謂不該不盡者,書成態。孫愷陽師相弁諸首,鄭民部师长西席跋其後,亦既無遺議矣。
諸薦紳父老猶以為余當有言,余黭淺復何言盡,又嘗反覆閱之,而知無易扵因之說也。此非余臆言也,管大夫曰:“弗成其野,不違其馬”。“以家治家,以鄉治鄉,以國治國,以天下治天下,而後可以為治。”
口语文试译:回顾往昔,旧的志书修撰于天启癸亥年(公元1623年),至今已过去十五年有余。我仍以为个中或有遗漏不全之处,于是再次与各位乡绅父老切磋说:“志书这类东西,韶光久远了就应该续修,内容冗杂了就应该删减,有谬误之处就应该订正,有所遗漏就应该补充。那么,汤阴县的县志,难道没有须要续修和补充的地方吗?”各位都表示赞许。当时,苏育、苏弘祖、吴道遇三位孝廉,以及董三槐、田颖两位明经都在座,我钦佩他们学识渊博,具有史才,便恭敬地将撰写任务请托给他们,并要求他们担此重任。同时,我还约请了八位生员:单修实、苏亮等人作为辅佐。不出数月,这部志书便编纂完成,我也得以完成这一任务。
这部志书共有十六章,分为十九卷。韶光上,它从上古三代一贯记载到当今;内容上,它从天文地理一贯延伸到物产资源;人物上,它从官员师长一贯涵盖到小吏胥役;政务上,它从财政税收一贯论述到军事刑法;事宜上,它从伟大巨著一贯细化到噜苏繁杂;文体上,它从史籍记载一贯延伸到诗词歌赋。体例上,它条理清晰,分门别类;论赞部分,则用以阐明各章节的深层含义。至此,以往所说的那些遗漏不全之处,都已得到妥善处理。志书完成时,由孙恺阳师相题写媒介,郑滂师长西席撰写跋文,可谓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然而,各位乡绅父老仍认为我该当有所发言。我虽才疏学浅,但既然大家如此哀求,我也只好勉为其难。我反复审阅这部志书,认为个中并无轻易改变原有说法的必要。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主不雅观臆断。正如管仲所言:“不要强制马匹在野外奔跑,不要违背马的本性;只有以治家的办法去管理家,以治乡的办法去管理乡,以治国的办法去管理国,以治天下的办法去管理天下,然后才能真正做到管理有方。”(这部志书的编纂,正是遵照了这样的原则,力求真实反响汤阴的历史与现实,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资料。)
注释: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派”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孝经》中有:“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明经: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至明清期间“明经”演化为对贡生的尊称。
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本文辅佐编纂志书的诸生分别有:单修实、苏亮、单延龄、王举贤、张正发、杜本澈、王道月、孙克肖,共八人。
鴻博:学识渊博。授簡:给予简札。谓嘱人写作。閱月:經一月。
殺青: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达成”。后泛指書籍定稿或著作完成。
象緯:指星象经纬,谓日月五星。官師:本文指縣政府中的高級官員。
胥吏:小吏,縣政府中辦理文書的普通事情人員。錢糧:旧时田赋征收的银钱和粮食,也泛指税收。
兵刑:軍事和刑事。鴻鉅:指巨大的功绩。厖襍:máng zá雜亂。
體例:著作的编写格式。論贊:在史传后面的评语。曩:nǎng 以往,从前,过去的。
師相:宰相的尊称。黭淺:yǎn qiǎn暗昧浅薄。
管大夫:春秋期间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
弗成其野,不違其馬:指不强制马匹在野外奔跑,不违背其自然习气和节奏。即不违背马的本性,不强行改变它的自然状态。引申為:君主管理国家也要像对待马匹一样,顺应民心、尊重民意,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公民的安居乐业。
以家治家,以鄉治鄉,以國治國,以天下治天下,而後可以為治:语出春秋·管仲《管子·牧民》,该当按照治家的哀求治家,按照治乡的哀求治乡,按照治国的哀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哀求管理天下。这样之后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管理效果。
原件6
原件7
原文:因此古之善治者,因民之所便而訓之,而上乃不鷙。因事之所習而遂,而下乃不駭。不則棘扵奏效,則矯俗而釣竒矣。
果扵行意,則刻情以班事矣。彼及上鷙而下駭,其何以布令扵流水,而措政扵遊舟耶。繼自今按故實而求之,時其所宜而輕重布之,將日不至而歲有余。
余知以是治湯矣,抑余猶有感焉。夫志之修其大者,尤以公是非而昭鑒戒。邑人式仰先矩無俟扵言,然振舉軌範,機在官。守仕扵其地者,不知代幾何吏幾何,必功庸操履,乃書。若曠廢,不任存其名焉耳。
是志不可以不急修,而仕者亦不可以不急自修。嗚呼!
及時而功不立,沒世之名不稱,君子恥之。況天下後世公論難掩,獨知清夜捫心自覺,可不知所畏哉?可不知所勉哉?
時
崇禎十年歲在丁丑清和月之吉
知湯陰縣事洺水沙蘊金仲蓼甫頓首謹序
社弟高登雲書
口语文试译:因此,古代长于管理的人,会根据民众的便利来教导他们,这样上官就不会显得严苛。他们会顺应人们的习气去实行政策,这样民众就不会感到惶恐。如果不这样做,而是急于求成,或是为了纠正风尚而追求奇特的做法,就会揠苗助长。
如果行事果断却忽略了人情光滑油滑,仅凭主不雅观意愿来安排事务,就会显得刻薄而不近人情,从而在处理事务时侵害民众的感情。这样一来,上官显得严苛,下面民众感到惶恐,又怎能像流水般顺畅地颁布命令,像游船般自若地实行政策呢?从今今后,我们应该根据过去的履历和实际情形来寻求办理方案,根据时势的须要来灵巧调度政策的轻重缓急,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远的成效,使汤阴日益繁荣昌盛。
现在我知道如何管理汤阴县了,但心中仍有所感慨。在编纂地方志书这样的大事上,最为主要的是要公道地判断是非,以昭示后人,作为鉴戒。县里的百姓自然会仰慕并遵照先贤的榜样,无需多言。然而要整顿法规树立典范,关键在于官员。在此地任职的官员,不知改换了多少代,经历了多少任,但只有那些功绩卓著、操守武断的官员,他们的名字才会被记载下来。而那些荒废职责、不称职的官员,则不应被留名。
编纂地方志书这件事情确实刻不容缓,同时,为官者也该当不断地提升自我教化。唉!
如果人在世时没有立下功绩,去世后不能留下隽誉,这对付有抱负的君子来说,是令人耻辱的。更何况,天下后世的公道评价是难以粉饰的。每个人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扪心自问,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无愧于心。因此,我们怎能不心生敬畏呢?我们怎能不勉力前行呢?
鷙:zhì殘暴。駭:hài本義馬受驚嚇,引申為恐懼害怕。矯俗:矯正世俗。釣竒:謂謀取巨利。
先矩:有德行的前辈。故實: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鉴戒:可以对照引为教训。
式仰:仰望,依賴。振舉軌範:整頓法规和树立典范。功庸:功勞。操履:操守。曠廢:荒廢。
没世:去世以後。清夜:寂静的夜晚。
及時而功不立,没世之名不稱,君子恥之:語出三國 吳國《韋曜傳·博弈論》,蓋聞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聽說君子以年富力強而功業未能建立為羞恥,憂慮人在將去世之時名聲還未能顯揚。
没世之名不稱:語出《論語·衛靈公》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说:“君子担心去世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称道。”
甫:本文指“表字”。
文中人物简介孫愷陽師相,即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愷阳,祖籍汤阴县,直隶保定府安州高阳县西庄村落人。明朝政治、军事人物,榜眼及第,官至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致仕后与清军战斗殉国。谥文忠,清朝改谥忠定。
师相,即宰相,明代并无宰相一职,孙承宗官至兵部尚书为正二品,东阁大学士为内阁成员,虽无固定品阶,但地位显赫,相称于宰相。
郑民部:即郑滂,字沛然,号甘澍,今汤阴县瓦岗乡郑家屯人。明太祖初年,郑氏先祖思恭、思贤从山西壶关迁来汤阴小元屯定居。至成化年间,郑家已发展有田园百余顷、庄宅数十所。成化三年大旱,时先祖郑贵捐粮万石,被朝廷赐封为“义民”,以是其家族称“义民郑氏”,遂为汤东王谢。郑滂,同进士出身。崇祯元年(1628年),登三甲一五七名进士,崇祯七年任浙江崇德知县,后升至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正五品,授奉议大夫,督理关外粮储。
民部即户部,是一种对郑滂官职的尊称,他并非户部尚书。
沙蕴金,字仲蓼,大明北直隶广平府威县人,举人出身,历任保定府安肃县(今保定市徐水区)教谕,崇祯八年夏日任彰德府汤阴县令。
蘇吳三孝廉君:根据志布告载可知,三孝廉君分别为:苏育、苏弘祖、吴道遇,俱为举人。
董田兩明經君:根据志布告载可知,两明经君分别为:超贡董三槐、岁贡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