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勾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4.尽:消逝。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欲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6.穷:尽,使达到极点。7.千里目:眼界宽阔。8.更:替、换。(不是常日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逐步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彭湃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首诗写墨客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胸襟抱负,反响了盛唐期间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看见的景致,“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不雅观,气势磅礴。这里,墨客利用极其朴素、极其浅近的措辞,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墨客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欲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便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墨客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扫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浸染,解释这是一首登楼诗。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期间的著名墨客,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长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