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日
宋代:王安石
炮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月朔,即现在的春节。炮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尚,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百口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东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觉得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残酷。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化成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妖怪。
[译诗、诗意]
炮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东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改换。
在噼噼啪啪的炮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东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
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欢迎新春。
2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彷佛全体京都都震撼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注释千门: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浩瀚,千门万户。内人:宫中歌午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著:同着,犹“有”。此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笙歌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3寒食
唐代:孟云卿
仲春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每每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仲春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穷苦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来日诰日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仲春: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仲春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仲春。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汉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明朝(zhāo):来日诰日。
4寒食诗
唐代:云表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译文清明前夕,春光如画,野外上到处都是心神忧伤的扫墓人。仔细望去,平原之上又新增了浩瀚新坟,这些新坟的主人一定有一半都是去年的扫墓人吧。
注释郭外春:城外的春光美景。郭指外城。野人:野外中扫墓的人。伤神:心神忧伤。累累:浩瀚、重叠、联贯成串貌。冢:宅兆。
5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注释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②欲销魂――形容愁苦极深,彷佛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③借部――叨教。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墨客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域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小雨纷纭洒落下来,面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墨客啊,切实其实要销魂了!
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墨客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落落,一壁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幽美生动的措辞,描述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激情亲切指引,自然会叫墨客道谢连声;杏花村落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墨客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6苏堤清明即事
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整顿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探求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安谧时候。
注释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笙歌:乐声、歌声。属:归于。
7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寺院的和尚一样。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清晨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兴味:兴趣、意见意义。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中兴火,称为“新火”。
8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赤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昔日齐心专心只想为国效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迢遥。
注释即事:就面前之事歌咏。故人:古人,去世者。新知:新结交的心腹。赤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样平常以“碧血赤心”来形容为国效忠的人。夙昔:指当年,昔日。
9端午
唐代: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墨客、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落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便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直臣:正派之臣,此处指屈原。
10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及注释
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生僻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瞩目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注释秋夕:秋日的夜晚。银烛:银色而精美的烛炬。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11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纭举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彷佛能瞥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别号七夕。旧时风尚,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碧霄:指浩瀚无际的上苍。几万条:比喻多。
12七夕
唐代: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译文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我和伊人的离去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痛惜间举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逐渐的不那么明显。
13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译文举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日都是一样的。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去的愁绪。
注释烟霄:云霄。欢情与离恨:神话故事,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来到人间,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造乃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会一次。此宵:七月七日。
14七夕二首·其二
清代:德容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注释
鹊桥:传说,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唐李洞《赠庞炼师》诗句“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渡鹊桥”,则借用此意。天涯:天的边际,指极远的地方。明指天空,银河,结合牛女相会事。暗指作者故乡,尚在万里之遥的江南,实如海角天涯。
15中秋月
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韶光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注释羁人:旅人。隅:角落。素娥:指嫦娥。玉蟾:玉轮的别称。
16天竺寺八月十五昼夜桂子
唐代: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玉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桂子:特指为桂花,实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1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洁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本日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注释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鸦:鸦雀。冷露:秋日的露水。尽:都。秋思:秋日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落:在,到。
18中秋月
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怎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大家都说四海之内都是景象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墨客对古代的一种习气意见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墨客却认为,这里天晴,怎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墨客的这种意见,是完备符合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不才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不灵通,没有当代化的通讯工具,不随意马虎创造这种征象罢了。
中秋月二首
唐代: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怎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19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清闲他乡作客,每逢节日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玄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惦记。山东:王维搬家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西岳以东,以是称山东。异域: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尚。茱萸(zhūyú):一种喷鼻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20采桑子·重阳
近当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喷鼻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重阳〕农历玄月初九叫“重阳节”。一九二九年重阳节是阳历十月十一日。这年秋日,红四军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土著军阀,占领了上杭,以是词中说“战地黄花分外喷鼻香”。黄花指菊花,我国古代菊花的紧张品种是黄的。《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花)。”古人常于重阳赏菊。
21玄月旬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目前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完龙山,本日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为何这样耐劳,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即事:以面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饮酒用的用具。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22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
玄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域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注释玄月九日:指重阳节。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每每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朋侪送行的酒席。他乡:异域。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那:为何。北地:北方。
23九日龙山饮
唐代: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译文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揶揄我这个逐臣。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注释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墨客自称。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详见《九日登山》诗注。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在重阳节登龙山,其部下参军孟嘉被风吹落帽,孟嘉仍浑然不觉,桓温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挥笔而就,一时传为佳话
24九日
明代: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宅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译文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域为 异客。哪里想到今日独自饮酒,只能对着故乡的菊花把盏,纵目远眺,远处的云仿佛和树连到了一起。景象开始转寒,大雁结队南迁。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抵家乡的踪影。
注释何期 :哪里想到。野旷云连树:孟浩然“野旷天低树”。
25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玄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域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注释玄月九日:指重阳节。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每每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朋侪送行的酒席。他乡:异域。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那:为何。北地:北方。
26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喷鼻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注释
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曲糵:亦作“麴櫱”。亦作“ 麴孽 ”。亦作“曲櫱”。指酒曲。《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麴糵。” 汉 王充 《论衡·任性》:“酒之泊厚,同一麴蘖。” 宋 苏轼 《盐官大悲阁记》:“秫稻以为酒,麴糵以作之。”指酒。《宋书·颜延之传》:“交游闒茸,沉迷麴糵。”有时也指酒税。缕(lǚ):凡指线状物。槿:木名,即木槿。锦葵科,落叶灌木。夏秋着花,花有白、紫、红诸色,朝开暮闭,栽培供不雅观赏,兼作绿篱。花、皮可入药。茎的纤维可造纸“颜如花落槿,鬓似雪秋蓬。”五代·张正见《白头吟》。贻厥:贻:赠给;遗留。厥,文言代词、助词或副词,相称于“其”或“之”。昆芳: 昆,指后代、子孙。昆芳,后代有美好的名声。
27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清代:顾太清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纭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迈。
注释
玉绳:星名。常泛指群星。闺中女伴:指画中联吟赋诗的仕女们。
28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天河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心裁。终日不成章,泣涕泣如雨。天河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通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一直。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犹如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注释迢(tiáo)迢:迢遥的样子。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皎皎:通亮的样子。天河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天河,即银河。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擢(zhuó):引,抽,靠近伸出的意思。素:洁白。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弄:摆弄。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浮名,不会织布。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涕:眼泪。零:落下。清且浅:清又浅。相去:相离,相隔。去,离。复几许:又能有多远。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一说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一水:指银河。间(jiàn):间隔。脉(mò)脉:含情相视的样子。一作“默默”,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29大年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天地之间一片空旷,光阴公然地离我而去。在人生的末路上由于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陲饱经了冰雪寒霜。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生平的经历也会被遗忘。往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永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大年夜:指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除夕。乾坤:指天地,即空间。空落落:空洞无物。岁月:韶光。堂堂:跨步辇儿走的样子。末路:指自己被俘囚,不望生还,走上了生命的末了一段路。惊风雨:指有感于当年战斗生活的疾风暴雨。穷边:极远的边地。此就南宋的辖区而言,称燕京 为穷边。风霜:指囚居生活的困难困苦。屠苏梦:旧历新年,有全家喝“屠苏酒”的习气。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
30拜年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译文朋侪拜年都是递上名片不求见面,因此我的屋中已堆满了名贵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众人认为这样更大略单纯,但不会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
注释谒:名帖。敝: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还很多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一下。
1、双星良夜,耕慵织
2、有客犹豫,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4、媪引盛饰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5、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6、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8、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回籍》
9、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0、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1、问秋喷鼻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喷鼻香慢·近重阳》
12、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3、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4、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5、离去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6、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7、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18、宠柳娇花寒食近,各类恼人景象。——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9、直待薄暮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0、故宅肠断处,昼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1、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2、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3、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4、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25、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6、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7、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8、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29、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30、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31、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2、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3、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4、风泛男子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5、已驾七喷鼻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36、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37、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8、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9、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镃《寒食》
40、想今宵、也对月牙,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41、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2、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3、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纭。——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44、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45、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46、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47、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8、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9、天河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50、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1、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52、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3、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54、露蛩初响,心裁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55、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嫡宴梅羽士房》
56、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57、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58、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9、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60、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61、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62、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6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村落夫赛紫姑。——李商隐《不雅观灯乐行》
6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65、月牙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66、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7、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作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68、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王建《七夕曲》
69、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70、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目前犹得意,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71、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72、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73、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74、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大年夜》
75、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76、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77、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78、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79、忍记穿针亭榭,金鸭喷鼻香寒,玉徽尘积。——张埜《夺锦标·七夕》
80、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81、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不雅观灯》
82、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83、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免责声明:本文为新杏坛网络整理,为内部资料。对本文以及个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笔墨的真实性、完全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担保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干系内容。
泗水县学生家长抓紧抢了!
新杏坛暑假衔接班低至12元/节了
泗水好:2019级高一新生暑假相约新杏坛,轻松上高中
泗水县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班(三年级英语预科班)招生大优惠!
泗水好:2019级月朔新生暑假相约新杏坛,轻松上初中
— END —
欢迎大家随时关注我们的微信"大众年夜众号:xxtjypx,今日头条号:新杏坛教诲。
让我们在这里遇见更多的朋友,让我们在这里用新视角看天下、看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