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节即将来临,朋友在一起小聚的时候,有人提及李白的《咏石牛》所咏的正是梓潼县石牛镇的石牛,还乘兴悠悠吟唱起来。

听朋友说得有板有眼,2月4日,专程前往梓潼县石牛镇,探寻李白所咏之石牛是否便是蜀王欲迎之屙金石牛。

石牛像前话石牛

绵阳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绵阳的历史浓缩在城市经济、文化、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就连不少的地名都明显带有历史的痕迹。
个中就有梓潼县的石牛堡,便是因那尊大家熟知的石牛而得名。

早春的小雨霏霏飘洒,在石牛镇金牛街社区布告刘一学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就在镇边上老108国道旁找到了梓潼县重点保护文物石牛堡的石牛雕像。

故意思的是,这里居然卧着两尊石牛。
老石牛左侧新塑了一座更大的石牛,大石牛明显没有小石牛的古朴和厚重。

石牛庙

刘一学阐明说,当地有个说法,小石牛的尾没有朝向梓潼方向,屙的金便留不到梓潼。
后来,人们便在小石牛阁下塑起大石牛,大石牛就向着梓潼方向屙金,“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神往”。

据《华阳国志》《史记》和《梓潼县志》记载,相传秦惠王欲吞蜀,作石牛日屙千金,以此诱蜀王派五丁迎妇而开山。
五丁在今七曲山为除挡道巨蟒,导致山崩妇去世,金牛则惊遁至梓潼城南三十里的四堆山,在一洞口化为了巨石,蹲踞如牛。
清咸丰八年(1858),梓潼县令张喷鼻香海立碑题字“古石牛堡”。
石牛镇名由此而来。

类似记载,在《小七曲山碑记》上也有佐证:传秦惠王欲并蜀,作石牛屎金以引道,蜀王遣五丁迎妇而开山,后山崩,压五丁及五妇,唯石牛犹存,故其场为石牛……

梓潼石牛堡的小石牛

李白的牛和屙金的牛不一样

关于李白《咏石牛》,很多记载都只是大略概说“唐代墨客李白少年时看到一座石牛所作”。
这首诗的真迹石牛现存于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内。

李白纪念馆的石牛“卧姿石牛,昂头闭口张鼻,长0.95米,高0.42米,头高0.65米,牛角和左前腿残缺,牛身无缺”,经专家鉴定为唐代往后、北宋以前的遗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原存于江油市青莲镇太华村落五家坡石牛沟,后移入馆内。

江油李白纪念馆展示的石牛和李白的诗(据李白故里网)

既然专家鉴定李白所咏石牛是“唐往后、北宋以前遗物”,那么可以肯定不是石牛镇的屙金石牛。
石牛镇的石牛系秦惠王“作石牛日屙千金,以此诱蜀王派五丁迎妇而开山”。
而在石牛堡碑文中,也明确记载“公元前321年蜀王为迎秦赠美女及粪金石牛遣五丁开道”。
想来公元前321年的石牛,怎么也不会被专家鉴定为“唐往后”。

不过,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刘文和梓潼县政协文史委果王志明比较认可唐代墨客杜如晦诗:“苔藓作毛随雨湿,藤蔓穿鼻任风牵,从来不食溪边草,自是难耕陇上田。
”说的正是石牛镇的石牛。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 刘毅 胥江 文/图)

咏石牛

(唐·李白)

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

风吹偏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

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转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