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诗话》评李白诗“逸态凌云,映照千载”,确实,李白之诗语出天然,不事雕琢,但是他胸中藏锦绣,故而语带烟霞仙气,洒脱洒脱而率真自然。
李白有英气,其诗自有一股风骚态度,洒脱绝尘不可拘絷。
《朱子语类》评李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他的诗看似脱口而出,实在精益求精,不求工而自工。

本日推举的六首绝句,可知王和尚所言不虚。

这六首绝句,不常见,但是写得绝妙。
有享受孤独的洒脱,有送别石友的伤感,有不拘礼法的豪放,有随手点染的江南采莲女之美,更有对历史沧桑深奥深厚的思考与感慨。

谁能不爱李白?请从他的这几首五绝开始。

李白为何是天才读这六首绝句你就懂了不常见但精妙不读可惜

△王和尚读诗:李白经典五绝赏析

1.白鹭鸶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这首诗以鹭鸶自比,写出李白孤独、洒脱之感,还略带些许抵牾之情。

鸥鹭是墨客笔下常有的意象,鸥鹭洁白,轻盈,且毫无机心,故墨客多以鸥鹭来写恬淡、隐逸、自由洒脱之情。
李白这首诗也如此。

从用字来看。
“下”很有神采,李白有诗写蜀僧说“西下峨眉峰”,白鹭用下,也有飘然而下之意。
“孤飞”,写出白鹭之孤独。
“如坠霜”设喻非常奥妙,既点出节令,又取霜之洁白,如此比喻真是妙手天成,奇警而又新雅。
李白写诗最擅随手比喻,比得新奇奥妙,不落俗套。

这只白鹭在如白霜一样平常从空中坠下,勾留在秋水之畔。
它清闲清闲,虽有几分孤独寂寥,倒也不舍得离开此地。
“独立”与“孤飞”相应,写出白鹭的孤独。
白鹭心中没有杂念,可逗留于此,也可悄然飞去,均是洒脱随意,不受拘束。

△王和尚读诗:孤独的白鹭象征李白的心

为何说暗含作者内心的抵牾之情呢?白鹭是隐逸之鸟,心闲,却没有拜别,但是毕竟孤独寂寥,这就暗示出作者的心情,彷佛写他对官场俗事的抵牾之情,虽然不想参与个中,却也不能断然拜别,故而只有“孤飞、独立”。

这首诗,洒脱洒脱中有伤感,孤独寂寥中又有淡然和高傲。
作者如白鹭一样,虽然孤独却并不介怀,不贪恋尘凡,倒也不必焦急离开,何妨在一旁悠然独立呢?

肥毛评:自我的墨客看很自我的白鹭。

后知后觉评:飞的优雅从容。

洗砚池边树:心闲且未去,彷佛写出作者抵牾心态,放不下又舍不得,彷佛写仕途。

△王和尚读诗:李白的孤独与洒脱

2.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这首诗写得极美,美在写意洒脱,美在淡淡的孤独之感。

李白为何爱饮酒?酒可以让他和这个操蛋的天下达成暂时的和解。
故而李白离不开酒,酒也造诣了李白的洒脱洒脱和狂放傲岸。

他一贯在饮酒,连天色渐晚都未曾察觉,“对酒不觉暝”写出他饮酒韶光之长,也写出他的沉醉朦胧之态。
“落花盈我衣”,写得极美,很有画面感。
且,“盈”字写出落花繁多。
半醉半醒之间,他看到溪水中一轮明月,不禁要追寻明月而去,这时候四周安谧,悄无人声,只有归巢知鸟啁啾鸣叫。

这首诗的标题是“自遣”,这就有排解内心感情之意。
如此孤独,又如此美好,如此狂放,又如此寂寥,无人欣赏,无人关心,只有杯中酒能温暖他的心。
落花、溪月,归鸟,如此美景中,他一个人独舞,有超然物外之感。

中年评:超然物外。

△王和尚读诗:李白与朋友依依惜别

3.送殷淑三首 其三

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

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龙筇:筇竹,竹子的一种,高节实中。

灯青: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

殷淑是李白石友,他是一名羽士,道号中林子。
李白很多首诗提到他。
与石友分别,李白写诗送行,却写得不带丝毫“儿女之态”,反而写得狂放洒脱,让人线人一新。

他们在竹林中畅饮,“痛饮”写出离去在即,难得再聚的伤感,唯有痛饮大醉才能显示两人交情。
酒喝得太多又太久,以至于灯光暗淡,月色寒凉。
“灯青月复寒”,色调生僻,作者的伤感与不舍。

△王和尚读诗:狂歌痛饮写出李白真脾气

但是二联却陡然一转,伤感在所难免,何妨狂歌痛饮?他们的歌声洪亮,以至于把栖息的白鹭都惊起飞走了。
这句诗写得洒脱旷达,也写得繁盛热闹繁荣而尽兴,可见李白心胸之旷达,脾气之洒脱。

李白分歧凡响之处就在于不摇摆,不造作,而是真情流露,率真旷达,故而这首诗虽伤感而不拘谨,更不忧闷。

但是,朋友离去之夜为何如此狂放呢?恐怕离去之后,伤感寥落会再度袭来吧,故而珍惜相聚的少焉,如此想来,这首诗的弦外之音却也伤冲动情了。

△王和尚读诗:采莲女的天真活泼

4.越女词五首 其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这组诗,李白自注说是“越中书所见也”。

耶溪:若耶溪,在浙江绍兴若耶山之畔,传说是西施浣纱之处。

李白这首诗写江南采莲女,细腻刻画出采莲女天真活泼的描述,让人一见难忘。

她正在溪中采莲,看到陌生人,顿觉不好意思,就赶紧划船回去。
“棹歌”二字很有情趣,她一边划船,一边唱歌,就写出采莲女的活泼天真。
特殊是下句的“笑入”,就勾勒出她的率真。
“佯羞”,写得也很细腻,她并非真的含羞,而是假装,她可能在荷花丛中偷偷看作者吧。

这个女孩天真活泼,还有几分泼辣大胆和洒脱之态,故而读来很是动人。
李白寥寥几笔,就将人物刻画得如在目前,这种笔力,确实值得惊叹。

而作者呢,估计也会饶有兴致地欣赏采莲女的自然之美吧。

△王和尚读诗:李白之狂让人憧憬

5.夏日山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王和尚非常喜好这首绝句,它写出李白不拘礼法的傲岸,也写出他洒脱率真的真脾气。

李白景仰魏晋绅士风骚,性情狂放而洒脱。
魏晋绅士唾弃礼法,讲究任意自然,李白也如此。

他在山中避暑,脱个精光躺在青林之下,慵

在传统儒生眼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穿衣服,不戴头巾,都是失落礼的象征。
李白却绝不在意,不拘一格地享受着自然之美。
这种狂放和傲岸,真有魏晋遗风。

李白身上有反传统,反礼法的野性基因,他既狂且野,豪情四溢,不拘泥不摇摆,诗是如此,而人更是如此,故而他的的诗,语出天然,字字任性了。

△王和尚读诗:李白的幽古之思

6.杜陵绝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杜陵: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秦时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

五陵:在渭水北岸,陕西 咸阳市附近。
指唐代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的陵园。

这首诗写得大气苍茫,寄慨遥深,蕴藉悠远,让人回味不绝。

作者登上杜陵,遥望唐朝天子的陵墓,此地也是汉朝陵坟场点之处,历史兴衰,沧桑变革都充斥在李白心中。
孟浩然有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登高望远,发幽古之思;遥忆先哲,抒无尽感慨。

△王和尚读诗:李白大气苍茫之诗

但是,李白在二联却没有写对历史往事的议论,而因此景作结。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这句有他《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之感,写景大气雄浑,厚重沉郁。

夕阳映照下的秋水更加通亮,但是夕阳逐步坠落,远山闪动不定,流光依依,一片苍茫。
这一联,把历史的思念,对唐朝先皇的感慨,和内心充斥的沉重之感一齐写出,故而读来韵味悠长。

值得把稳的是,这首诗全篇对仗,显得工稳利落,以李白之洒脱随意之诗风来看,这首诗无疑写得凝重而有力,故而值得细细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