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张养浩《殿前欢·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①,减尽风骚②。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③。
问花不语④,花替人愁。
【注释】
①黄花:菊花。
②减尽风骚:减去美好的风光。
③人比黄花瘦:引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
④问花不语:将自己苦处问花,花不回答。
【翻译】
可怜的秋日,我坐在西楼上,天色在帘外稀疏的秋雨中变得阴暗。时节已经由了重阳,菊花纷纭凋落,不复盛时的光景。对着菊花,我不禁羞愧。我精神颓唐,瘦过黄花。将自己苦处问花,花不回答,仿佛在替我发愁。
【作品简介】
《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骚。自己 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落节(为异族统治者做事)的 仇恨。末了两句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大众泪眼问花花不语\"大众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 些近于替自己解脱了。\"大众人\公众与\"大众黄花\"大众互怜互叹的\公众对话\"大众,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创作背景】
墨客用了古人的诗句入诗,却把诗歌整体统一在自叹的情调下,能够灵巧利用。墨客与菊花的对照描写,形象,生动,朴拙,让人同情。
【赏析】
《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骚。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落节(为异族统治者做事)的仇恨。末了两句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些近于替自己解脱了。“人”与“黄花”互怜互叹的“对话”,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作者简介】
(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后往来来往官归隐。其散曲紧张是辞官后写的,集名《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现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曲两套,诗歌和散曲,表现出对下层公民的极大同情和爱护。
【赛大家书法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