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前后,白居易创作了组诗《秦中吟十首》。
“秦中”是指唐代都城一带地方。
诗前引言曰:“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此诗为个中第十首。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师长西席,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搬家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唐代三大墨客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措辞夷易普通,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喷鼻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买花 / 牡丹注释:

唐代白居易买花 / 牡丹古诗不雅赏及解析 涨常识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帝城:天子居住的城市,指长安。
喧喧:繁盛热闹繁荣喧华的声音。
度:过。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纭相随前去买花。

贵贱无常价,酬(chóu)直看花数。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
酬直:指买花付钱。
直:通“值”。

灼(zhuó)灼百朵红,戋(jiān)戋五束素。
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
戋戋:眇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
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上张幄(wò)幕庇,旁织巴篱护。
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
幄幕:篷帐帘幕。
一作“帷幄”。
织:编。
巴:一作“笆”。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费力灌溉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
一作“迁来”。

家家习为俗,大家迷不悟。
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习为俗:长期习气成为风尚。
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摧残浪费蹂躏的事情。

有一田舍翁(wēng),偶来买花处。
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田舍翁:农夫。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喻:知道,理解。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称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深色花:指红牡丹。
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
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白居易的紧张作品有:

忆江南·江南好、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鸟、暮江吟、宴散、后宫词、不雅观刈麦、村落夜、早兴、与元九书、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池上二绝、卖炭翁、放言五首·其三、采莲曲、梦微之、望驿台、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燕诗示刘叟、江楼夕望招客、寒闺怨、李白墓、长恨歌、夜筝、邯郸冬至夜思家、夜雨等。

《买花 / 牡丹》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