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现在在东方做什么?那里满地都是牛奶和美酒吗?……

以是,这一次有机会和父亲同行,探访那个迢遥的国度,他肯定不会错过!

1927年的春天,少年和家人一起,和30艘船一起,满载威尼斯的玻璃制品、埃及喷鼻香草、西西里岛的宝贵布料等,浩浩荡荡向着东方,出发!

他们路子地中海沿岸的阿迦城、亚美尼亚,穿越两河流域,横跨波斯全境,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疏勒、沙洲,沿着这条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中科院专家力荐让孩子跟随马克波罗足不出户走遍万水千山

而这位少年,也在中国待了17年,以一个察看犹豫者的身份,向众人第一次全面先容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这也是《马克·波罗游记》的由来。

你没猜错,这位少年,便是鼎鼎有名的马克·波罗。

为什么要让孩子重走“丝绸之路”?

700多年过去了,昔日那条绵延万里、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仍旧在世界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随着“一带一起”国家计策的不断深化,“和平互助、开放原谅、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还在现实中延续。

让孩子重走“丝绸之路”,不仅能够让他们理解地理风光,打仗不同的风土人情,更能培养国际化视野和打开通识教诲的大门,换个角度看天下。

虽然好处多多,但是真让孩子怕雪山、过草地也不现实,聪明的家长,不妨勾引6-10岁的孩子,共读这本《丝绸之路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我想去中国》,足不出户,漫游丝路旅程。

这本书是从少年马克·波罗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追随他的脚步,经历土耳其的“波斯惊魂”、“无法启航的霍尔木兹”、“穿越沙漠和帕米尔高原”等或跌宕起伏、或妙趣横生的冒险经历。

在一次次的探险中,打仗了马具、石油、驿站、驼具、玉器、西域药材等天文地理知识等,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这些内容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有了这套书,就可以提前启蒙。

除了自然地理,书中还有先容人文地理知识。
比如,中西方古代雕像艺术。

书中还利用大量“舆图措辞”,培养孩子的地理学科思维。

这套书非常善于用简洁的措辞、有趣的图片,展现地理和人文知识,孩子学的时候不呆板,也能记得更牢。

比如,讲“拜见忽必烈”时,用“少量笔墨+横版全景图片”,既先容了蒙古包的特点和利用人群,又引入了北朝名歌《敕勒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

这套书是中国科技馆联手各领域专家及三位画家,历时两年的心血之作,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专家与国家文物局研究员的认可和力荐,由此就能看出它的含金量。

在教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喜好说要看重培养孩子的天下不雅观,但是孩子如果连天下都没见过,如何培养真正的“天下不雅观”呢?

就像哈佛前任女校长说的:

“天下有太多的内容须要我们去熟习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措辞。
当我们看到的天下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更加开阔。

我们都是普通家庭,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条件,带着孩子满天下游览。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优质的绘本,带领他们见识常规生活外的大千天下,所谓“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不过如此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