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博识莫测的大道理,只有普通易懂的小知识。
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李清照,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才女”。
每每听到这个称号,很多人只看到了光环与光彩,却不知这光环之后,词人的心有多么沉重!
事实上,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的才华虽然名贵,然而一旦被标上这个标签,她就多了很多哑忍。
纵然悲哀,也不能放声哭泣!

很多人常想,如果李清照活在当代,她会不会还能够成为那个千古才女呢?事实上,真不一定。
由于她的身边没有了赵明诚,没有了战火纷飞的动荡,没有可堪回顾的宁静与淡然。
当国家与爱人都消逝在影象深处时,李清照才真正成了一个女人,除了回顾还是回顾。

本日,让我们品一首李清照的悼亡词——《浪淘沙》,深情伤感,不堪回顾。

品一首李清照的悼亡词浪淘沙深情伤感不堪回忆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顾紫金峰,雨润烟浓。
一江春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如果去掉“千古才女”的称号,我们单单来看这首词,你会以为若何呢?很多网友可能会一反常态,认为它不过尔尔。
乃至,有的网友还会从平仄押韵上来挑它的毛病。
实在,对付这些评价,李清照无从知晓,也根本不在乎。
此时此刻,她最惦记的便是自己的夫君赵明诚,自己的故国和故土。

很显然,写这首词时,丈夫赵明诚已经去世了。
李清照身为女子,独自一人流落江南。
夜半无眠,风吹月寒,她最思念的最在乎的人都已远去,除了沉浸在伤感的往事中,她还能干什么呢?因此,这首词写得极其凄惋,令人感伤。
可是,由于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实感,在读完全首词后,人们并不会感到消沉颓丧。

事实上,朴拙的情绪无论在何时都是很能够打动人心的,这首词也是如此。
词作上的一开篇“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用看似极其平淡的措辞,却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非常沉痛的氛围。
词人思念丈夫,正做着好梦,互诉衷肠。
溘然,一阵凄风袭来,美梦成空。

词人霎光阴陷入恍惚中,再也回不到梦中的情景。
永夜漫漫,于是词人就这样坐着,听凭韶光悄悄溜走。
五更时,凄风吹开了帘幕,吹进了室内,将一股寒气扑打在词人身上。
整整一夜,词人就再也无法进入梦境了。
望着空荡荡的室内,词人忍不住叹道:“画楼重上与谁同?”

“画楼”,承载了太多她与丈夫赵明诚共同度过的美好回顾。
可现在,她夜半无眠,又“与谁同?”一句反问,答案却早已不言自明。
词人此时孤独无依,父母都去世了,丈夫赵明诚也不在了,这种孤单单、彻夜难眠、无人相伴的滋味,听凭谁读了,都会为之一掬同情之泪。

紧接着,“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二句,愈发令人伤怀。
一个人,越是处在孤寂与痛楚之中,就越是会回顾起那些印象最深又极富情趣的美好往事。
那“玉钗斜拨火”的描写描写,正是对那时美好生活的追忆。
而一个“斜”字,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看到词人正手执玉钗,轻轻拨弄着篆喷鼻香上的灰烬。

可是,现在,“宝篆成空”,往事亦成空,词人的伤感就尽在不言中了。
词作下片“回顾紫金峰,雨润烟浓”二句,承上启下,将统统喜怒哀乐都掩蔽在这短短9个字中。
往事随风而逝,词人总想找回什么,以慰解自己的愁怀。
可“雨润烟浓”,不仅看不到中原的大好河山和故乡,连那“千里孤坟”也看不到了。

想到这里,词民气中悲愁涌动,恰如紫金峰前的彭湃大江,不可遏止。
“一江春浪醉醒中”,词人借酒浇愁,半醉半醒,真希望这满江的波浪将她带向远方。
实在,词人的愁思,不仅有己身孤苦伶仃之痛,更多的是国家危难场合排场飘摇之悲。
国破家亡,还有什么事情比这还痛?

于是,词作末了“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二句,看似无理,实则说话有力,悲中带愤。
词人感怀故国,思念亡夫,这泪水又何止流了这一夜。
“前日泪”,解释这泪水积攒已久,乃至将衣襟都湿透了。
可词人却没有做小女儿情态,而是将泪水“弹与征鸿”。

“弹”字,看似随意,实在很有力道。
它既化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又借用了嵇康《赠兄秀才入军》中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
在这看似夸年夜的言语中,词人的血泪霎光阴便涌上了每个字每句话。
读到这里,纵然不堕泪,但你的心至少也充满了同情与伤感。

整首词好似一场醒犹未醒的梦,在夜深人静时啃啮着词人破碎的心。
现实险恶,遭逢不幸,国破家亡,孤身流落,她一个女子,又如何能能承受这统统呢?她的如醉如痴,她的迷离恍惚,不过都是伤心欲绝的表现。
以是,陈廷焯评价道:“情词凄绝,多少血泪”,真是让人除了痛惜,还是痛惜!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