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广东实验中学 东北育才中学 石家庄二中 华中师大一附中

西南大学附中 南京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附中 福州一中 八校

命题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3T8联考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 语文试题及谜底

一、当代文阅读(35分)

(一)当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笔墨,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文化自傲,是更根本、更广泛、更深厚的自傲,是更基本、更深奥深厚、更持久的力量。
武断文化自傲,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没有文化自傲,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来,天下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佳构和文艺年夜师的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精神,既表示在中国公民的奋斗进程和奋斗古迹中,表示在中国公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天下中,也反响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统统精良作品中,反响在我国统统文学家、艺术家的精彩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期间,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残酷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
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造诣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傲的气度,我们该当为此感到无比自满,也该当为此感到无比自傲。

(摘自《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紧张表示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公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普通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略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管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期间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环球化时期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看重借鉴和转化近当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续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

虽然在新期间文学30年中涌现过很多带有当代主义或后当代主义方向的文学潮流,许多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时期的变迁,浩瀚以西化相标榜的中国作家后来绝大多数都已转变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回归。
这当然不是大略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当代文化与文学资源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也便是都逐渐经历一个创作文化生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比如,“先锋文学”的转向过程,其本色便是中国“先锋文学”从泰西化或西化转向中国化或本土化的过程,这在余华、苏童、格非、毕飞宇等人的创作转型中有着光鲜的印证。
以韩少功、阿城、王安忆、莫言、贾平凹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作家,在各自的文学创作进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面走向了文体寻根层面,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

只不过新期间文学30年侧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探求可供当代转化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的抒怀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
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作家纷纭写出了向《红楼梦》致敬的文学作品,或者向古典文言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莫言在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绝不讳言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也让《世说新语》的文学传统发生新变。

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陈虔诚在《白鹿原》中致力于探求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浊世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力量,这在朱师长西席和白嘉轩的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很分明。
陈虔诚认为,“只管我们这个民族在20世纪初国衰民穷,已经腐败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但是存在于我们民族精神天下里的东西并没有消亡,它不是一堆豆腐渣,它的精神一贯传接了下来。

实际上有些不以“寻根文学”著称的长篇小说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爝光。
如李準的《黄河东流去》、路遥的《平凡的天下》都是如此,徐秋斋和李麦、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人物范例形象中都隐含了作者寄托的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和意志。
李準和陈虔诚的创作险些一脉相承,他说:“《黄河东流去》便是为了展示民族精神、展示对民族出息的信心而创作的。
我要借此证明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任何性子和任何强度的劫难都不能使它屁滚尿流,它永久可以凭借自己内在的活力降服统统困难而生存下去,壮大下去!
”可见民族精神的追寻是“泛寻根文学”的艺术灵魂。

(摘编自《新时期文学的理论特质与创作管窥》)

1、下列对材料干系内容的理解和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坚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武断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傲,才能使民族具有精神独立性,才能使国家兴盛进步。

B.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期间都有不朽的文艺年夜师,他们创作的文艺佳构,反响了中国公民的创造造诣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C.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的前30年是受苏联以外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影响,而在新期间30年中,逐渐向传统文化回归。

D.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是作家创作文化生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意味着他们曾与这些传统有过疏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禁绝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文艺对民族发展的影响,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新期间,中国作家都已抛弃卡夫卡、福克纳等偶像,开始了在文学上的寻根。

C.中国文学的抒怀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重视,催生了许多向经典致敬的作品。

D.从《白鹿原》《黄河东流去》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力量是长存的。

3、下列选项,最适宜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不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拍摄的《花木兰》等影片取材于中国的文化资源。

B.唐代书法家李邕主见:“似我者俗,学我者去世。

C.宋代墨客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D.唐代文学家张说认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4、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我国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量的49.3%。
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
(4分)

5、新期间,中国作家如何能写出对本民族产生深刻影响的精良作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意见。
(4分)

(二)当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笔墨,完成6—9题。

辩才禅师 沈祖棻

树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红墙,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
红的墙在落日的光辉里闪着眩目的色彩,当它映入骑在立时的辩才禅师眼帘的时候,他的心急速跳动起来。

他像一个从沙场上回来的兵士,在一种没有生还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乡。
他想到急速就可以回到他住惯了的寺院,瞥见贰心爱的东西——那维系着他全部生命的一卷《兰亭》,他欢畅得要发狂了。

他想起天子三次命令他入内庭,千方百计想骗取他的《兰亭》,自己如何的不为威势所屈,排斥了统统奇珍奇宝的诱惑,始终未曾将《兰亭》献出来。

秋逐渐地深了,冷落的气候笼罩了大地。
辩才禅师比来总感到生活中还短缺了一些什么东西,可以说,是短缺一个人——一个能够理解《兰亭》、同时也便是能够理解他保重《兰亭》的心情的人。
他的弟子中,却没有一个能够理解《兰亭》的,这一点,辩才禅师不能不认为是他生活中的遗憾。

有一天,那是一个寂静的薄暮,辩才禅师刚临摹过一通《兰亭》,逐步地踱出禅室,远远地看见有一个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着,彷佛是来庙中不雅观览的。

“是什么地方的檀越来临寒寺?”辩才禅师殷勤地问。

客人逐步地走了进来,是一个三十几岁诗人样子容貌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宽大的黄袍,头上戴着巾,巾下覆着一个略瘦而苍白的脸,他非常合礼地作了一个揖,用豁亮清明而沉着的声音回答辩才禅师的问话。

“弟子姓萧,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到南方经商;偶尔经由宝刹,一些生动的壁画吸引了我,这伟大的艺术给了我最高的启迪,使我留住了。

辩才禅师很高兴地约请来客进了禅室。
他们下棋,弹琴,评论辩论文史,急速非常相得了。

有一天,姓萧的客人带来了一幅梁元帝《自画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画是那样风雅;辩才禅师一见,就深深地惊叹起来。
于是姓萧的客人说:

“弟子最好字画,的确,好的画像好的字一样值得人夸奖。

“好的字吗?那不用说是二王了!
”辩才禅师得意地叫起来。

“不瞒禅师说,弟子先世都传二王的楷书法,弟子也是从幼年就爱好二王书法,存心揣摩过的;现在出门还随身带着几通王帖哩。

全体下午,他们在详细欣赏和相互惊叹来客所携带的二公法帖中度过。
末了,辩才禅师看不过对方的过分夸年夜和骄傲,终于笑着说:

“这几通固然不错,但是还不能算若何好;老僧有一幅真迹,倒很异乎平凡呢!
”“是什么帖呢?”对方彷佛不信地问。

“《兰亭》!
”用轻快的调子绝不费力地说出这两个字,口角上挂着得意的微笑。
“经由了多少离乱,哪会有真迹存在;不过是响拓本罢了。
”对方歧视地笑了。

“什么话!
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一贯珍藏着,临去世的时候,亲手交付给我,哪会有错呢?”辩才禅师亲自从屋梁上取出《兰亭》,小心地打开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说:

“请看吧!
如何?”

客人取在手中,细细地看了一下子,指了几处地方说:“你看!
这笔不得势,那笔也不得神!
果真是响拓本呢!

辩才禅师不答话,挥手将兰亭夺过来,感到从未受过的侮辱,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叫道:“你不懂!
你完备不懂!
你不许再和我提兰亭两个字。

对方并不生气,轻松地笑了!

“何必生气呢?弟子和禅师取笑的。
弟子揣摩了二十年王帖,难道连真伪都辨不出吗?这的确是稀见的神品,快取过来让我细细赏鉴一下吧!
人间的乐事,还有更胜于此的吗?”

“请体谅我的粗鲁吧!
你可以细细地欣赏,要知道这机会并不是随意马虎的哩!
”辩才禅师急速转怒为喜,温和地说;同时又将《兰亭》笑哈哈地递过去。

客人郑重地接了过来,细细地抚玩着,一壁笑着对辩才禅师说:

“看到这样的神品,就像见了天人一样,真是神光四射,令人目眩心花;它将我们从这污浊的尘世带到了另一个美的天下,使我们忘却了统统!

“你才是真正能懂得《兰亭》代价的人啊,同时也是最能理解我心情的人啊!
”辩才禅师快活得叫了起来,牢牢握着客人的手,他的眼中流出欢畅的泪了!

从此往后,禅师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鉴赏《兰亭》,也不再藏在梁上。
客人每天到永欣寺来,辩才禅师将他奉为上客,徒弟们也都和他相熟。
每逢禅师外出做佛事的时候,就留客人独自欣赏《兰亭》;等到禅师回寺之后,两个人又兴趣勃勃地谈论起来。

那一天,辩才禅师正在灵记桥南严迁家里做佛事,忽然都督派人传唤他,他不知道什么事,奇怪极了!
后来又有差役来敦促他,说是御史要见他,叫他赶紧就去。
辩才禅师感到更糊涂了,就匆匆忙忙随着来人去见御史。

辩才禅师一举头,瞥见那御史便是他的姓萧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
御史庄严地说:“我是奉旨来取《兰亭》的,现在《兰亭》已经取得,以是请你来……”

辩才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急速以为有一个妖怪伸出钢铁一样平常的指爪,将他的心拉了出来,面前一黑,天地急速旋转起来,他统统都不知道了!

写于一九三五年(有编削)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禁绝确的一项是( )(3分)

A.辩才禅师渴望有人能够理解《兰亭》,渴望碰着“知音”,这是他终极被客人欺骗的主要缘故原由。

B.辩才禅师与客人初次相遇时,客人的答话看似随意,实则奥妙,目的是引起辩才禅师的兴趣。

C.客人被辩才禅师骂后却并不生气,反而“轻松地笑了”,是由于他得以认定了《兰亭》确属真迹。

D.结尾处御史欲言又止,表明经由一段韶光的相处,他对骗取《兰亭》一事心怀愧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剖析鉴赏,禁绝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看重铺垫手腕的利用。
如对客人外面的描写,表明他分歧凡响,使后文其真实身份的揭晓不显突兀。

B.本文用大量笔墨写辩才禅师的“欢畅”,只在结尾处简单交代他的悲痛,繁笔和简笔的利用更显出人物受伤之深。

C.本文善于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如客人初见《兰亭》后“歧视地笑了”,表现了他对得到《兰亭》真迹稳操胜券的生理。

D.本文取材历史故事,通过弯曲的情节来表现主题,暗含对统治者为一己私利讹诈打单行为的冷峻批驳。

8、这篇小说采取了明暗线交织的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剖析这一写法的好处。
(6分)

9、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敕令,将王羲之的《兰亭》真迹陪葬。
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若何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
”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①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
宜阳不拔,秦王耻之。
臣故曰拔。
”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去世,不如背秦援宜阳。
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
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
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
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
”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
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
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
舍之,王勿据也。
韩侈之知,于此困矣。
”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
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
”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
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
请嫡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
”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
嫡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精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B.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C.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D.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干系内容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公旦,即姬旦,周文王之子,“三王”之一,留下“周公吐哺”的佳话。

B.圭,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敬拜等仪式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C.三鼓,文中“三鼓之”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都是“击三次鼓”之意。

D.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
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禁绝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大胆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奉劝楚王放弃这一打算,事实证明了陈轸的先知。

C.赵累奉劝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机遇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终极从两国获利。

D.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8分)

(1)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2)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14、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秦国终极攻陷宜阳的缘故原由。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①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梦微之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②,夜台茫昧得知不?

【注】①元稹:唐朝墨客,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
韩郎:微之的爱婿。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禁绝确的一项是( )(3分)

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

B.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好友顾虑墨客,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遇。

C.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墨客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悲惨。

D.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

16、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绪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剖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长于描写想象的天下。
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神仙出场时穿着的诗句“____________”和出行办法的诗句“_________”,令人惊叹不已。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论证的立足点,同时强调了名实关系的主要性。

(3)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来表现游子离妇思人怀乡的感情,比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措辞笔墨利用(20分)

(一)措辞笔墨利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笔墨,完成18—20题。

陆元九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能的大学生。
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终极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他困难弯曲的足迹诉说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

1958年,陆元九大胆提出“回收卫星”的观点。
经由2个多月的实验研究,陆元九与同事研制出运载火箭构造图和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天按照先研究国外惯性技能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末了确定履行方案的方案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事情。
他终于将当时天下上最前辈的惯性导航技能深植于中国,这背后离不开他“不失落一分”的严谨。

1996年2月,长征三号乙因翱翔姿态涌现问题导致星箭俱毁。
当时76岁的陆元九勇挑重担,急速赶到西昌发射场开展调查事情。
他经由 般的层层剖析,终极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便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陆元九提出了“99分都是不及格”的不雅观点,这句“名言”至今在我国航天界
他的小儿百姓之情,奉献之功,创新之道,仁者之风,是老一代科学家的缩影,更是中国腾飞的号角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针言。
(3分)

19、请将文中画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文中加色画线的句子利用了排比的修辞手腕,请结合材料简要剖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4分)

(二)措辞笔墨利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笔墨,完成21-22题。

我们每天都会打仗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天下,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
,特殊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
《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落真的详细情形比较繁芜: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浮夸、遮盖、剪裁和修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便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形吗?

要辨识媒介信息,
例如,要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

除了辨识信息真伪,
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
这就须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精确的人生不雅观、代价不雅观,拥有康健向上的思想和情绪,从根本长进步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上次区里开会的时候,我非常荣幸认识了你校王老师。

B.小朋友们玩着相互追逐的游戏,你追我赶,满头大汗。

C.高中三年,他渊博的才学让同桌的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D.当你大笑时,神经会产生相应的激素,引发持续串肃清压力的反应。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笔墨语意完全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哀求写作。
(60分)

过去20多年,中国的芯片处理器发展紧张有两种模式:一是北斗模式。
以龙芯为代表的企业,独立构建技能体系,独立培植家当生态,通过完备自主来实现产品可控。
二是高铁模式。
以海思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引进——消化——接管——再创新”的模式,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近年来,涌现了第三种模式——5G模式,海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环球生态培植,通过融入国际生态,打造具有国际上风的产品。
这三种模式都须要重视,都对当前中国的处理器发展有推动浸染。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迪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示你的感悟与思考。

哀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中国当代文学前 30 年是受苏联文化和文学传统影响)

2B (并不是所有当代作家都已抛弃西方作家开始文化寻根)

3D (A 是谈借鉴我国的精良文化元素,不是谈本民族的文化自傲。
B、C 两项是谈要创新,不是谈传承文化和文化自傲。
D是谈有足够的文化根基才能更好地发展,与材料一要重视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同等,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据)

4、 选入的古诗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艺创造力。

将大量的古诗文选入教材,更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傲, 凝聚民族力量;让学生更多地接管古代文学作品的积极影响。
(每点 2 分,共4 分)

5、要有文化自傲,创作生理上认同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作品反响中华民族精神及力量;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文化寻根、文体寻根的思维和意识;看重创新性转化,从传统文化中探求可供当代转化的文学资源。
(1 点1分, 2点3分, 3 点4分)

6D ("欲言又止”表述缺点,不是御史欲言又止,话没说完, 而是“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而昏倒”。
“心怀愧疚”也于文无据。
)

7C “稳操胜券的生理”缺点。
客人”轻盈地笑了是他故弄玄虚、激怒迷惑辩才禅师的手段。

8、明线是辩才禅师谢绝天子回到寺庙后认识客人丢失《兰亭》的过程; 暗线是天子直接骗取 《兰亭》未果后,派御史用计谋骗得《兰亭》 。
明线表现了辩才禅师的淳厚善良,和暗线天子讹诈打单的险恶形成比拟,使主题丰富深刻。
双线交织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主旨更集中明确。
本文侧重批驳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暗夺的凶险:原作结尾则是突出天子对《兰亭》的喜好,与本文的批驳主题无关。
情节更加合乎逻辑,前后贯穿。
本文天子因此暗线办法存在,未正面出场, 删去原作中的结尾, 情节更加合理。
人物形象更突出。
删去原作结尾以辩才禅师昏倒收束,与前文渲染的人物的“欢畅"形成巨大反差, 更能突出人物的悲剧性。
(每点 2 分, 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

10B

11A (周公不是三王之一。
三王是指夏禹、商汤、周武王)

12C (不是赵累直接奉劝景翠,而是给周君的建议)

13、(1)我听说韩国国相仲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习诸侯间的事情。
大概能够避免免宜阳的危亡(“马”“殆"各1分,大意2分)

(2)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陷它,在内有公孙衍阻挡(毁败)我,在外有韩公 仲用韩国的力量来使我窘迫。
(“拔”“穷”各 1分,大意2分)

14、秦国君臣同心,求胜意志强。
韩国相国韩仲侈的狡诈多智被诸侯看破。
留其他诸侯各国如楚国、东周持不雅观望态度。
(每点1分共3分)

15A (“元诗正是对自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缺点,依据《梦微之》颈联的内容,白居易写作“梦同游”时元稹已经去世八年之久。
)

16、 梦境内容: 元诗”惟梦闲人不梦君”, 梦见的是不相关的闲人,而没有梦到朋侪;白诗”夜来携手梦同游”, 梦见与朋侪相逢, 二人携手同游(2分)。

因梦生情: 元诗利用白描, 先写好友梦已,再写自己没有梦到朋侪的惆怅,表现对朋侪的思念念之情(2分)。
白诗先以梦中相会的愉悦与醒后的失落落比拟,再由梦引出下文凄苦的现实,抒发了和好友天人永隔的哀伤,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2分)。

17、(1)霓为衣号风为马 虎鼓瑟兮弯回车

(2)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3)示例一: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示例二: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示例三: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每空1分,共6分)

18D 小儿百姓之心/拳拳之心 抽丝剥茧 广为流传

19、中国航天按照方案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事情,第一步研究国外惯性技能的发展趋势,第二步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 第三步确定履行方案。

20、 构成: 连用四个”之”字偏正短语构成排比,从不同方面展示了陆元九等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创新、仁爱的光辉形象。
效果:形式整洁、节奏感强,表达对老一代科学家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每点2分, 共4分)

21D (文中画横线处的“你”与 D 项中的“你”用法相同, 均属于泛指任何一个人。
A、C两项都特指说话工具。
B 项”你”跟”我”合营,表示许多人一起参加,共同活动)

22、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 就要选择能获取真实信息的信息源 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好坏) (每空 2分,共6分)

23、[写作辅导] 材料紧张先容了中国芯片处理器发展的三种模式; 强调独立自主发展的“北斗模式”, 侧重引进技能后再创新的“高铁模式”, 主见参与环球化竞争的”5G 模式”,启迪学生磋商科技发展中“独立自主”“引进创新”“环球化竞争”的多元化形式, 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向个人发展、文化培植、社会进步、时期发展等层面拓展,展现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