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面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品读唐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杜牧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墨客站在九峰楼上,望着夕阳绚丽的余晖,听着清凉的号角声,百感交集。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墨客面对青山、芳草,思绪茫然,愈发感慨人生的变革无常。
此景不尽,此恨何时休?

"睫在面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睫",指睫毛。
这句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典故。
齐威王派青鸟使对越王无疆说,越王的聪慧好比眼睛能看到毫毛之末这样眇小的东西,唯独看不到自己的睫毛;"道非身外",道,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术语,唯心主义者认为它是派生万物的精神实体,是聪慧的总和。
这联意为:众人总是对别人眇小的缺点不雅观察入微,却看不到自己的缺陷,但是,只要我们自己能够保持高尚美好的情操。
又何必苛求于世俗呢。
墨客认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教化就不在乎世俗的偏见。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张公子",指张祜;万户侯,指古代封侯的采邑,这里借指高官。
此联意为:这世上又有谁比得上才华横溢的张公子,他那超凡脱俗诗篇足以那些万户侯自惭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