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有许多歌咏牡丹的作品千古流传,比如唐代墨客王维的《红牡丹》以“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描述了牡丹的艳丽姿态,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美感。
还有,白居易的《惜牡丹》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表达了对牡丹凋零的惋惜之情,使人感想熏染到光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到了宋代又有墨客苏轼的《牡丹》也别具一格,“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写出了牡丹的娇艳与无奈,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而年轻时曾经在洛阳生活过一段韶光的欧阳修更是发出这样的感叹“天下真花独牡丹”用最简洁而直接的措辞表达了对牡丹的赞颂,强调了牡丹在众花中的独特地位。

本日我们读一首南宋词人刘克庄咏牡丹的词,他选择了用一种悲悯的目光去看待牡丹。
写出来一种别具一格的情绪寄托。

昭君怨 · 其一 · 牡丹

蒲月读一首宋词刘克庄咏牡丹花别具一格寄意深刻让人心疼

曾看洛阳旧谱。
只许姚黄独步。
若比广陵花。
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
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
怕花愁。

洛阳旧谱,是指欧阳修曾经写过的《洛阳牡丹记》,在这本书里,欧阳修夸奖只有洛阳的姚黄堪称独步天下。
《洛阳牡丹记·风尚记第三》记载道:“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
”又云:“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
”在北宋期间,姚黄的名贵可见一斑。

广陵花,则指扬州的花,这里便是说的扬州的琼花和芍药。

这首词的上阙便是夸赞洛阳牡丹艳绝天下,如今竟与扬州的芍药等花并美,真是亏待它了。

下阙则是睹物伤情,刘克庄生活在南宋,南宋期间洛阳已经是金人盘踞,他在南方看到牡丹花,想起洛阳的牡丹,昔日曾被养在花圃之中供王侯们不雅观赏,如今只怕是那些地方荆棘丛生杂草相和,不见了不雅观赏的人只有野狐眠此,想到这里词人不禁感叹,莫要再提中州的事了,只怕是连花都要愁了。

刘克庄在这首词里看似是夸奖洛阳牡丹贬低广陵花,实际上也是借此讽刺那些安于偏安的南宋贵族们。
中州牡丹盛况不见,也正是中州对付南宋来说已经是不可触摸的繁华旧梦。

正如开头我们提到的那样,唐宋期间歌咏牡丹的诗词不尽其数,多以夸赞其国色天喷鼻香为主,只有刘克庄此词别具一格,以悲悯牡丹的命运多舛来寄托自己的哀思,或许这也正是南宋期间读书人都有的一种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