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日背古诗词77终南望余雪提升记忆力越背越随意马虎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如何理解影象?

诗题:终南望余雪。

终南山上的余雪。

终南山:在唐京城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作者:祖咏(699-746),唐代墨客。
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
与王维交往甚深,有诗唱和。
其诗多写田园、隐居,风格靠近王、孟诗派。
个别诗篇也写的情调昂扬,气势豪放。
个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最为著名。

创作背景:

听说此诗是祖咏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
按哀求,应是五言六韵十二句。
但祖咏只写了二韵四句便交卷。
有人问他缘故原由,回答是“意尽”。
即用四句,已将意思说完。
可见,此诗力求精髓精辟,避免了敷衍。
未按考试哀求作 答,结果可想而知,这次科举祖咏未被录取。

诗词解析

一、二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字面意思:终南山的北岭景致秀美,山顶积雪好似飘浮在云端。

阴岭:山岭背阳,即北面的山岭。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

第一句“阴岭秀”:作者从终南山的北坡落笔,描写雪后的山岭仍很奇丽。

第二句“积雪浮云端”写出终南山之高、积雪之多;积雪上浮云端,可与霞光媲美。

三、四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字面意思:初晴的日光照在树梢上,傍晚时分长安城中显得更寒冷。

林表:树林末梢。
霁色:初晴的日光。

三、四句写雪晴日出,阳光回映山林树梢,一片通亮。
薄暮降临,雪后景象更加寒冷,何况阳光把雪霁后的银白色反照到长安城中,使城中之人更增寒意。

总结:此诗作者从大处着眼,正写终南山之雪,又以“城中增暮寒”反衬山雪之寒意,从不雅观景引向亲自感想熏染,造出新境,读来蕴含深意。

王维长于抒写终南山的春夏秋天景色,诗作浩瀚,而对付冬景似未描述过。
祖咏此诗补充了这个空缺,且堪称咏雪的佳作。

“明”字飞花令,诚邀各位师友围不雅观。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尽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鄙人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

人生涯着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扶苏带你学古诗,提升影象妙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