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王安石流传下来的词一共只有20首,个中有一首《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得到了历代词评家的高度赞誉。

根据《圣求词》媒介中的记载:有一次,苏轼见到了王安石写的《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后,就说“此老真野狐精也”。

那么,王安石在我们的心目中,一贯都是一个严明高大的形象,为何会被苏轼调侃成一只“野狐狸精”呢?

这是由于,王安石用了一个传统的艳词曲牌《桂枝喷鼻香》,却写出了“诗”的风骨。
苏词实在是在赞王安石的“机警”,由于苏轼本身也爱拿艳词的牌子来写豪放之作。

王安石桂枝喷鼻香到底好在哪里为何刺头苏轼也甘拜下风

一、《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北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景象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口语翻译:

登上金陵城的城楼,纵目远眺,此时正是晚秋,景象已经开始变得寒冷而肃杀了。
千里长江水色澄碧,似一条白色的绸带,蜿蜒而下。
两岸有翠色的峰峦,拥簇着。

一艘帆船,启航驶向了红色的残阳里。
身后的西风吹了过来,卷起了楼头的酒招。
彩色的画舫,在淡云之上穿梭;人间的白鹭,在星河上面飞舞。

如此美景,纵使有图画妙笔,也难以描述。
回忆六朝的往事,当初权贵们,在这里过着奢靡的生活。
大家攀比斗富,丝毫没有察觉危急的到来。

可叹一朝国破家亡,门外强敌已经逼近,楼头君王仍在贪恋美色。
千秋百代,悲剧一贯都在重复着。
后来到这个地方凭吊的人,真是数不胜数。

出路往事,都随了流水,面前只剩下清冷的烟雾和萋萋的草色。
可是如今,人们依旧不能吸取教训。
不信你听,那商女犹在唱着,亡国的《后庭花》。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暗示当时的北宋已经涌现了危急。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笔下是一幅非常俏丽的江山画卷。

登高临远,入目是“千里澄江似练”。
江水像一条白色的绸带,而岸边的山则是翠绿色的,这是多么俏丽的一幅画卷啊!

不过,词人登临的时节,就有深意思了。
秋日是一个肃杀的时令,晚秋过了便是冬季,但是现在已经能感想熏染初冬的寒冷了。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描写,暗示出北宋王朝的重大危急,立时就要到来了。
词中的“征帆去棹残阳”是说,有一艘船,它在向前开动。
而它行驶的方向,是落日的方向。

残阳听起来非常的美,但是事实上,残阳之后,阴郁即将笼罩大地。
这个“阴郁”,便是大宋王朝的不归路。
词人早就预见到了统统,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此时,他感想熏染到背后刮来一阵西风。
转头一看,阁下酒楼上的旌旗被风吹斜了。
这里描写酒楼上的旌旗,实在暗示他在去借酒浇愁。

接下来,墨客看到了彩色的画舫,在云朵上开动,人间的白鹭也在星河里面飞舞,这统统好美啊,但是这些是真实的吗?实在,这些都只是他酒醉后看到的假象罢了。

词的下半阕,词人直接开始感叹六朝的兴亡,借古喻今:北宋王朝的危急不远了。
金陵是六朝故都,为什么这里总是涌现一些“短命王朝”呢?

由于历代的权贵阶级的君王们,一旦霸占了金陵后,就只知道享受繁华,不知道为将来未雨绸缪。
“叹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讲的是隋文帝灭陈的故事。

隋文帝灭陈国,以韩擒虎为大将,攻打金陵。
韩擒虎声名在外,非常骁勇善战,陈国的将士听说他来了,纷纭弃城屈膝降服佩服了。

而这个时候,陈国末代的君主陈叔宝,还在楼头和他宠爱的张丽华卿卿我我,真是刀架到脖子上也不焦急。
有这样的君主,怎么可能不亡国呢?

以是王安石就在感叹,像这样的事例,在六朝期间一贯反复地上演着。
等到那些王朝都消逝了,总有后人去凭吊,然后议论他们当年的得失落是非。

可是,议论完了往后,大家又都没有吸取教训,依然不断在重复这种缺点。
正是:往事幽幽如流水,千古烟草同凝悲。

末句化用了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指出更教人心痛的是,到了北宋,仍旧能听到那种——“亡国之音”。

二、王安石的远虑

实在,在北宋中期,北宋朝廷就已经涌现了积贫积弱的局势。
地皮、财富,高度集中在一些地主和士族阶层的手里。

同时,宋朝与周边国家的战役,年年爆发。
北宋朝廷要养兵、还要养活弘大的士族阶层,国库日渐空虚。

王石在地方上当过20年的官,他对北宋王朝的弊病非常理解,以是他上台后,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立时实行了改革。

他通过青苗法、水利法和市场交易的规范来充足国库,为将来未雨绸缪,但是他的改革,触动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遭到了后者猖獗反对。

当时朝中支持改革的“新党”,也与王安石有不合。
因此他个人的努力,很难见效。
末了,连两宫皇太后和天子都不支持他了,于是他就只有辞职了。

《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听说是王安石在1067年出江宁府时的作品,当时的他仕途刚刚有了转机,正是犹豫满志,期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时候。

没想到,末了变法失落败,二度罢相。
九年后他归隐江宁,并且在那里去世了。
王安石逝世后四十年,金兵南下,北宋就这样灭亡了。

结语

《古今词话》里面说,当时有三十多个文人都用《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这个名字来填词,但是只有王安石“匠心独运,卓尔不群”。

由于他这首词,是用艳词柔丽的笔法,在写叙说六朝兴亡的历史大教训。

词的上阕写景,但是无一句没有“潜台词”。
“登临送目”,是站得高,看得远。
“故国晚秋”、“征帆”、“残阳”等词,既是写实,又是写虚。

下阕历史叙事,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意脉连贯,笔力清遒朗肃,独树一帜。
填词却写出了诗的风骨,正对了苏轼的胃口,因此苏轼也忍不住要赞他一声“野狐精”。

“野”是说王安石的写法来得有创意,“狐精”实在是称颂王安石机灵。
只是苏轼为人俏皮,夸人倒像是在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