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那是刘长卿寻访南溪长山道人曲径通幽里的宁静与清雅;
不管是风雪交加夜,还是山水白云间,从刘长卿的诗歌里,总能读到一种令人觉得到悠然与惬意的味道。在他的笔下,风雪独行不再寒冷,由于总有一盏温暖的灯等你归来;故友难寻也不再败兴,由于总有一起清幽的风景带给你禅意。
而当面对朋友惜别与官场沉浮,也不会生出沧桑与颓败之感。就像在《别严士元》里描述的那样,纵然朋友归程即启,也会有“小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惬意。纵然兰舟催发,也会有“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的嘱托。
东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小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每次读这首《别严士元》,总会有一份淡然与诗意萦绕在字里行间。刘长卿与朋侪严士元,分别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在这个苏州古城的江边泊舟待发,一起感想熏染着这春寒料峭的景象,在谈笑风生中珍惜着这末了的相聚。
闲谈甚欢之时,天边飘来了毛毛小雨,轻轻打湿了彼此的衣服却不甚在意。偶尔有几朵残花随风飘落在地,却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声音。朋友之间的闲谈如此惬意,以是诉诸于笔真个情景才会如此清新与诗意。
这样的场景,总让人想起《红楼梦》中在蔷薇花下一笔一划写下“蔷”字的龄官和看痴了的宝玉。当夏雨飘然而至,一个还沉浸在对心爱男子的思念中,另一个则沉浸在都只为风月情浓的缠绵里。以是宝玉提醒着被雨打湿的龄官躲雨,却忘却了自己还痴痴地站在雨中。
由于有了真情的流动,以是才会有了相通的情景塑造。而当兰舟催发,刘长卿也会拥有与李白相通的感想熏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纵然孤帆消散在浩渺江上,刘长卿也会将心里这份深情绵延到严士元所到的湖南,芳草无边里。
在离去之时,也未曾忘却深情地嘱托,如果漫漫长途遇上相识之人问询,姑且见告他们,曾经肚量胸襟抱负的一介诗人,如今已被官场沉浮的一身官服所延误,出息已然渺渺。这里面离不开沧桑过往的蹉跎,但终极也不过是在离去之际淡然而深情的一句嘱托。
或许这已是过尽千帆的看开,对相识之人的相告,也不过是对朋侪的一种提醒与祝福。官场沉浮里自己已经失落去了施展抱负的机遇,但不愿朋友在重蹈自己的覆辙。前路漫漫,是做个归来仍是少年的一介诗人,还是兼济天下的治世能臣,且行且推敲。
不管出息是康庄大道,还是命运多舛,惟愿都能拥有如刘长卿这般淡然惬意的心境,“小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