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抱着语文教材,抑扬抑扬地读着,感想熏染笔墨的魅力。
到了中年,再读教材里的诗句,创造笔墨就有穿透力,我们的生活,居然在千百年之前,就已经写好剧本。
生活的原形是什么,四首古诗见告你。
01
关于孤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有人认为,柳宗元写的《江雪》,表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
大雪纷飞的日子,只有一位老人,在江边垂钓。天空连飞鸟都没有。
真正要理解墨客的境界,就得看看他的人生遭遇——写诗的时候,心情跌到了冰点吧。
唐朝时,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参与了永贞改造,得罪了守旧派和宦官。当改造失落败后,他被贬到永州。
到了永州,他处处被人监视,老母亲跟随他一起生活,受不了颠簸,很快就过世了。接着,他的女儿也短命了。
寓所龙兴寺,虽然山水风光不错,他却无心欣赏。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样的俚语,在谁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感想熏染不到风景,被人排挤,还当心翼翼地活着,怕连续被朝廷贬低和追查。这便是“孤独”。
人到中年,周围有很多人,但是趋炎附势的多,帮忙的人很少。你总要学会一个人走路,独自去闯荡,便是你的家人,也爱莫能助。
02
关于钱财: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
杜甫写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深刻描述了唐朝时,富人和穷汉的生活有什么差别。
我们都认为,杜甫写的诗,就像历史一样,展示了最真实的社会。
当年的杜甫,出生在官家,但是家道中落。为了求功名,他努力读书,但是科考入仕的机会也没有。
他的儿子,在饥饿中过世,留下无尽的悲痛。妻子,也多次被寄居在亲戚朋友家,吃尽了苦头。
一个大男人,连养活家人都难,怎么会不难过。
养家糊口,提及来大略,你没有钱,就别提了。没钱寸步难行啊。
人到中年,自己努力赢利,但是仍旧不能活成富人的样子容貌。大部分的时候,你在工地挑土,在工厂打工,在扫大街,在做保安,在割稻子......
更现实的是,所有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还有百口人的生活开支。若你有房贷车贷,那就更难了。
原来,我们都有一段韶光“冻着、走着”,是咬紧牙关的状态。
03
关于社交: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小时候读课文,以为“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毫不服从。
终年夜了才知道,这首诗里,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白居易去长安求发展。
年纪轻轻的白居易,想在长安定居,能够谋得一份好事情。于是乎,他自我介绍,找到了名人顾况。
顾况看了看白居易,没有什么兴趣,随口说:“这里的米很贵,屋子更贵,不随意马虎啊。”
意思是说,顾况对白居易的空想,劝退了。
隔一会,顾况读到了白居易送来的诗,“野火烧不尽”这句话,触动人心。
顾况立时改口:“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原来,白居易的人天生长,也如野草一样,不怕被人羞辱,在困顿中,不放弃空想。更主要的是,白居易用自己的才华,打动人,得到名气和机会。
俗话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人到中年,你要混得好,不要到处求人,你要有本事才行。没有本事的话,那就反复捶打自己,不惧沉浮,不畏冷眼。
学不到科技能耐,就学一学如何做豆腐、砌墙、开挖机、电脑等。千万不要放任自己,随意躺下来。
当你有本事的时候,别人才会瞧得起你,才会帮你一把。
04
关于位置: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其背后,却是一个悲哀的故事。
唐玄宗在位的时候,董庭兰是有名的琴师,在吏部尚书房管家做门客。
宋代文豪苏轼还点赞:“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悲剧的是,房管被贬的时候,董庭兰也被迫离开长安,开启了流落的模式。
朋友高适来送别,用诗句来奉劝董庭兰——别担心。
有多少中年人,昨天还是中层管理,来日诰日就变成了失落业职员。还有多少四五十岁的人,由于失落去事情而迷茫,一边被家庭的开销压得喘不过气,一边被找不到事情而发愁到堕泪。
有句忠言:“永久别把位置当本事。”
位置可以是你的,也可以是我的,还可以把位置撤销了。对付有大本事的人来说,还能自己创造位置,碰着“因人设岗”的好事。
人到中年,不同的位置,收入不一样,层次不一样。不管有多难,都要坚持往上走。
当然,我们无法打消往下走的局势。坚持改变自己,随时准备改换位置,也要收受接管被人调处位置——不由自主,但还要保持快乐,别有感情。
05
小时候以为,生活如教材,诗情画意;中年才明白,生活如教材,含泪成诗。
幸运的是,我们被生活捶打了千百次,仍旧憧憬诗和远方。
总在,想尽办法熬到退休,抚养儿女,撑过苦难,把统统都寄托在未来。
一首诗,细细品读,就像生活砸在心头,又涌上了眉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笔墨,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