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有三年韶光担当夔州刺史,而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蜀先主庙就在夔州境内的白帝山上。一天,刘禹锡忙里偷闲去白帝山拜访蜀先主庙,庙前苍翠的松柏,苍茫的长空大地为他勾勒出了历史烟云中的英雄景象,天生一颗豪杰之心的刘禹锡有感而发,写下了下面这首蜀先主庙。
刘禹锡是喜好英雄,崇敬英雄的,虽然出生在安史之乱往后,但他拥有的,无疑是一颗盛唐的心,一颗崇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心。以是当他想起以前挥戈持戟,气吞山河的昭烈帝,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敬仰与惊叹;当他想起昭烈帝逝世往后扶不起的刘阿斗,自然也会有一声凄凉的感叹。那是替汉室操戈,解百姓倒悬的刘豫州啊,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英雄,也究竟是身死道消,两代而亡。这样的情绪变革,也表示在这首诗里。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悲惨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第一句的十个字可谓是大气磅礴。天地之间的英雄气概,无论经历了千秋万古多少岁月的打磨,依旧散发着无尽的光芒使人凛然而敬。遥想当年的昭烈帝,从空空如也起身,连战连败,寄托于陶谦,曹操,刘表之下,如此碌碌数年。末了终于列土封疆,三分天下,而始终以“王业不偏安”为几任,数次伐强大之曹魏。在治内规复了汉武帝期间的五铢钱,其意亦在复兴汉室。刘禹锡不愧是刘禹锡,读完前两句,自有一股凛然之气升腾于心间。
后边他的情绪开始转变,由刘备的功绩想到了蜀汉末了的结局,而乐不思蜀的阿斗,尤其能勾起人的悲思。刘备因三顾之诚得到了赖以建国的丞相诸葛孔明,至今蜀地公民还在念着蜀丞相的隽誉。自称帝往后,蜀汉可谓人才辈出漂亮满堂,只可惜生下的儿子却不能效仿贤人。先主病逝白帝城往后,阿斗亲小人而远贤臣,连父辈的基业也守不住。更令人朝气的是,身为亡国之主的阿斗在魏地见到蜀故妓的歌舞,内心波澜不兴还笑得很愉快。
本是一场英雄的史诗,终极却如笑话般停止,任谁见了也会悠悠一叹,更何况是英气纵横的刘禹锡。安史之乱往后,盛唐的辉煌也已经不复存在,刘禹锡该当是感想熏染到了世间英雄气的减弱,对自己不能生在更适宜自己的年代有些许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