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古有“三伏”之说。据《阴阳书》记载:“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为后伏,谓之三伏”。也便是说,夏至标志着酷热的开始。
炎酷暑季,避暑祛热首当其冲。现如今,电扇空调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可千百年前,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
开襟袒露
《世说新语》中,记载很多文人墨客有袒露的习气,特殊是魏晋时,更是袒露成风。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云:“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
夏日山中
唐-李白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墨客有羽扇而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袒青林中”,“露顶洒松风”表示出墨客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墨客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酷热。同时借夏天酷热的环境,表达墨客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若的状态。诗中在夏天酷热的环境下,对墨客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夏夜
唐-韦庄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喷鼻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炎酷暑夜,解衣纳凉,但觉天上繁星闪动,荷花飘喷鼻香、蛙声阵阵,此景此意,也觉的心静体凉了。
果品冷饮
宋朝时就已出售冷饮,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宋代冷饮已经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元代之后,冷饮品种越来越多,像《红楼梦》中涌现的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除了冷饮,消暑食品还有瓜果凉茶。
忆王孙·夏词
宋-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喷鼻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
夏日的小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满院都是荷花的喷鼻香味。酷热的夏季,难得的雨后清爽。这时候,又享用着投放在井里用冷水镇的李子和瓜,真象冰雪一样凉啊!
竹制的方床(大床、双人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做女工呢?没了汗,有了倦,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该当是很惬意的事情啊!
天净沙·夏
元-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美男罗扇轻缣。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长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觉得到比平时更风凉了,雨后的瓜也彷佛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贯遮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悄悄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光阴。
登高消暑
苏轼有”高处不胜寒“之句,随着海拔的升高,人在高处确实会觉得到气温的低落。不过登楼可不一定了。
夏夜苦热登西楼
唐-柳宗元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璇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夏日温度高,且韶光长。墨客半夜尚不能入睡,悄悄起身登西楼去乘凉;夜半如此,骄阳暴晒的白天,可想而知。登西楼后墨客费尽心机来解暑:汲井水洗沐,开门扉纳凉,靠着栏杆乘凉。但是,井水却成了滚烫的开水,打开门灼焰迎面。 墨客借助于炎酷暑夜的描述,表现出心神不宁的感情和无可名状的惆怅。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唐-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
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天下东。
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北高峰群山屏绕,湖水镜涵,由上视下,歌舫渔舟,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规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张公亮有句:\公众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公众。
林下听蝉
盛夏正热,浓荫纳凉,坐林下听蝉鸣叫,想人生得失落
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
唐-白居易
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
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
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夏日林下作觇
唐-齐己
烦暑莫相煎,森森在面前。
暂来还尽日,独坐只闻蝉。
草媚终难去世,花飞卒未蔫。
秋风舍此去,满箧贮新篇。
避暑其二
唐-徐凝
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
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
寺院避暑
\"大众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大众。古代寺庙每每建在山腰或顶部或绿林中,成为避暑的绝佳地点。
慈恩寺避暑
唐-李远
喷鼻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
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僧房避暑
唐-严维
支公好闲寂,庭宇爱林篁。
幽旷无烦暑,恬和不可量。
蕙风净水殿,荷气杂天喷鼻香。
明月谈空坐,怡然道术忘。
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唐-卢纶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
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
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
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
山院避暑
唐-韩偓
行乐江郊野,追凉山寺中。
静阴生晚绿,寂虑延清风。
运塞地维窄,气苏天宇空。
何人识幽抱,目送冥冥鸿。
庭院避暑
古代富朱紫家的庭院,有亭台水榭、池塘画舫,也是避暑绝佳之地
念奴娇(夏日避暑)
宋-仲殊
故宅避暑,爱繁阴翳日,流霞供酌。
竹影筛金泉漱玉,红映薇花帘箔。
本色生风,喷鼻香肌无汗,绣扇长闲却。
双鸾栖处,绿筠时下风箨。
吹断舞影歌声,阳台人去,有当年池阁。
佩结兰英凝念久,言语精神践约。
燕别雕梁,鸿归紫塞,音信凭谁托。
争知好景,为君长是萧索。
清平乐(赵围避暑)
宋-刘镇
柳阴庭院。帘约风前燕。
着雨荷花红半敛。消得盈盈绿扇。
竹光野色生寒。玉纤雪藕冰盘。
长记酒醒人静,暗香吹月栏干。
私邸避暑
韩愈有”侯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之句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林馆避暑
唐-羊士谔
池岛清阴里,无人泛酒船。
山蜩金奏响,荷露水精圆。
静胜朝还暮,幽不雅观白已玄。
家林正如此,何事赋归田。
水边纳凉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池塘、湖边,有蛙声、荷喷鼻香、时时借着水面逸起的清风,清凉可人
避暑摩诃池上作
唐-孟昶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
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天河。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西湖杂咏·夏
元-薛昂夫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
映湖光,逞新妆。
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
风,满座凉;莲,入梦喷鼻香。
夏日西湖云散风轻,是避暑的利益所,歌女的华美衣服,倒映水中,湖面歌舞飘荡,凉风满座,莲喷鼻香入梦,让人陶醉个中,乐而忘返。
最高境界-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凉乃消暑祛热的最高境界,这般超脱心境不是一样平常人能做到的,实在令人佩服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天下法身中。
莫怪销酷热,能生大地风。
高僧超然于外物,超凡入圣的田地,心中自有凉风生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面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墨客坐在庭院中,室没杂物,心天真念,凉风自然生。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
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
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互换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好诗词微信"大众号:qq274158273,欢迎各位关注,欢迎各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