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楼位于聊城旧城的中心肠位,六百多年来,一贯岿然耸立,看着这座江北小城的繁华昌盛,人来人往。
聊城被称为中国北方的水上威尼斯,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此交汇,溜达城内,夏天的风轻轻吹动街角的凌霄花,全体小城弥漫着淡淡的古意,而光岳楼便是聊城最有名的古建筑了。
沿着光岳楼的楼梯拾阶而上,可以看到光岳楼的主体一共有四层,以是被称为四重檐,全体楼高24米,600多年来,光岳楼的主体骨架从未改变过,特殊是光岳楼构造层的三层,很多地方保留着元代的建筑风格。
光岳楼之以是被称为众人称为巧夺天工,是由于全体主楼为全木构造,四面斗拱飞檐,全体主楼的构造层,是完备看不到一根铁钉的,都是利用横木穿插、梁枋扣合,将自下而上的12根金柱和20根檐柱从上端构成一个整体。
沿着木头楼梯来到二楼,在一间板壁围成的长方形室内,有一座乾隆帝的雕像。当年乾隆帝南巡九过聊城,六次登上光岳楼,这里曾经作为他的行宫。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天子南巡36行宫之一,乾隆行宫是乾隆天子当年题诗和安歇的地方。乾隆帝为光岳楼写下了13首诗,镌刻在光岳楼上,现在还存有的一块壁碑,上面的诗是乾隆四十五年御制的。
和我国其他古代楼阁比较,光岳楼文物代价方面的上风非常明显。现存的岳阳楼是清光绪六年 (公元1880年)所建,高度不敷20米,而黄鹤楼是1984年重修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已经失落去了文物代价;滕王阁是1989年重修的当代建筑,其文物代价与光岳楼不可同日而语。云南的大不雅观楼重修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贵州的甲秀楼重修于清宣统元年 (公元1909年),广东的镇海楼是康熙年间重修的,山东蓬莱阁也是清朝重修。矗立于黄河岸边的鹳雀楼是1997年重修的,虽然是我国最大的仿古建筑之一,但其文物代价不能与明代原汁原味的光岳楼相媲美。
登上光岳楼的四楼俯瞰,古色古喷鼻香的聊城全貌就呈现在面前,聊城有一首当地公民流传下来的歌谣:“说东昌,道东昌,东昌府里落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鼓楼盖在正中心。”从聊城古城模型上可以形象地看到光岳楼的位置在城市中央。我们现在看到的聊城古城的模型,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留下来的古城图加工制作的。
站在光岳楼的最高处了望,清风徐来,凉意顿生,纵目远眺,近处是一派古色古喷鼻香的中国韵味,远处,当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古老与当代,在这座江北水城完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