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óng zhōng,第6版当代汉语词典阐明为:身体朽迈、行动不机动的样子:老态龙钟

191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 ,“龙钟”是古代的一个叠韵形容词(“龙”与“钟”的韵母相同,都是ong,以是称叠韵),叠韵词,两个字合成一个整体意义,不能分开阐明。
如矍铄、缥缈等。

有人依据“龙钟”是一种竹子的名称,“老人像竹子摇荡,不能自持”,以是称“老态龙钟”;北宋的《广韵》载:“龙钟,竹名。
年迈如竹,枝叶摇荡,不能自持。
”南朝的《南越志》载:“罗浮第三十一岭,半是巨竹,皆七八围,节长二丈,谓之龙钟竹。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横吹龙钟管,奏鼓象牙箫。
”这里的龙钟管指竹笛。
龙钟,在汉时就已涌现,此说不敷信。

每日一典龙钟 拼音lóng zhōng

另有一说,龙钟是沾湿貌,有涕泪互换的意思,紧张源于“双袖龙钟泪不干”。

出处:西汉.刘安著《淮南子·主术训》中:“故贤人之以是贵道者,以道者万物之始,而以是贵德者,以德者万物之母。
故道者德之父,德者道之子。
道而无德,则龙钟而无功;德而无道,则离散而无成。

东汉.蔡邕《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龙钟兮。

北齐·杜弼《檄梁文》:“委慈母似脱屣,弃宠弟如遗芥,龙钟稚子,痛楚成行。

北周.王褒《与周弘证书》:“白云在天,长离去矣!
会见之期,邈无日矣!
援笔揽纸,龙钟横集。

北周·庾信《邛竹杖赋》:“霜风色古,露染斑深。
每与龙钟之族,幽翳沉沉。

唐·沈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龙钟辞北阙,蹭蹬守南荒。

唐·苏颋《早发方骞驿》诗:“传置远山蹊,龙钟蹴烂泥。

唐.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唐.岑参《逢入京使》诗:“故宅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唐·李华 《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 华 也潦倒龙钟,百疾丛体,衣无完帛,器无兼蔬。

唐•李端《赠薛戴》:“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唐·袁邕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阴崖竹》诗:“龙钟负烟雪,自有凌云心。

唐.韩愈《醉留东野》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旬日别微之于澧上》诗:“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青翠好文篇。

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唐.于鹄《醉后寄山中朋侪》:“心腹尚嫌身酩酊,路人应恐笑龙钟。

唐.宋之问《高山引》:“天高难诉兮远负明德,却望咸京兮挥涕龙钟。

唐.佚名《逢故人之作》:“故人相见涕龙钟,总为情怀昔日浓。
随头尽见新白发,何曾有个旧颜容!

宋.苏东坡《大年夜病中赠段屯田》:“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

南宋.刘克庄《西江月》:“思邈方书去失落,休文老病来攻。
新年筋力太龙钟。
腰似铁猫儿重。

南宋.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宋·梅尧臣《寄马御史》诗:“却顾旧埒老病马,尘沙历尽空龙钟。

宋.陈与义《牡丹》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清·王韬《<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闷,备人间诸苦恼而一身受之。

清·唐孙华《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二:“却恨龙钟无报答,敢因时忌讳学生。

清·陈维崧《采桑子·正月二旬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词之八:“年来怕作伤心句,双袖龙钟,左耳新聋,莫把箜篌唱懊侬。

清·曹寅《移竹东轩和高竹窗学士来韵》:“稚子龙钟当户多,北堂曾种向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