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她在的地方便是温暖的家;
她的呼喊,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
她的眼神充满了不舍与顾虑;
或许,她听到的最愉快的一句话,
便是——
妈,我回来啦!
本日是母亲节,或许你回不了家,
但也不妨碍对妈妈说句动情的话。
如果,你不善表达,不知该说些什么,
没紧要,实在,古人早就替我们想好啦。
母爱的颂歌——游子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词赏析
墨客孟郊仕途失落意,饱尝了情面冷暖,愈觉亲情名贵,于是写出这首动听至深的颂母之诗。
母亲对孩子的爱,每每表示在噜苏的生活点滴中:当你远行时,她坐在灯前为你赶制寒衣,那一针针,细周详密,将她对你所有的爱都缝了进去。
小诗采取白描的手腕,通过回顾一个看似平常的缝衣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墨客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送给母亲的花——萱草
游子诗
唐·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古诗词赏析
很多人不知道,只管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没有“母亲节”这一明确的提法,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有了专门用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花卉,而且它还有个非常诗意,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萱草。
古人认为,此草嫩苗为蔬,食之令人昏然如醉,可以使人忘忧,以是又称为忘忧草、忘忧物。
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堂前栽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之苦,忘却烦忧。孟郊诗中以景喻情,流露出母子间深厚情绪,令人动容。
尽孝应及时,不要留下“未尽反哺心”的遗憾——慈乌夜啼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落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见告,未尽反哺心。
古诗词赏析
慈鸟,又叫慈鸦、孝乌、寒鸦。体形像乌鸦但较小,常常群体翱翔并发出鸦鸦的声音。古代“乌”与“鸦”所指非一种鸟,听说乌(即寒鸦)能反哺其母,故称慈乌,而鸦(或名鸦乌)则贪婪。
这首诗写慈乌失落去了母亲,一直地哑哑呜咽,它从早到晚一贯守着旧林,不肯飞离。
诗以“慈乌”自喻,寄托“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母亲,您辛劳了!
——凯风
诗经·邶风·凯风
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古诗词赏析
此诗以凯风吹彼棘心起兴,把母亲的抚育之恩比作温暖的熏风,把孩子们比作酸枣树的新苗,言孩子之以是能够康健发展,全赖母亲的费力哺育。
母亲生养弟兄七人,至今还如此劳苦,让作儿子的如何心安?况且,兄弟们终年夜之后不长进,更不能抚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全诗流露出墨客对母亲的感激与愧疚之情。
如果可以,不要给母亲太多离去——别老母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古诗词赏析
黄景仁在参加举人乡试时,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临别时写下这首诗。
末句“此时有子不如无”的自责,极为凝重,它已经不是一样平常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训斥。
最好的报答,便是在母亲自边尽孝——送母还乡
送母还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古诗词赏析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是一千多年前李商隐的感慨,直到本日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有人说,这个天下上,你永久亏欠的只有一个人,那便是母亲。趁着光阴未老,多陪陪母亲,不要让这种亏欠成为一种永久无法填补的遗憾。
在中国,“母亲节”是一个外来词汇。
但
如果它能成为我们向母亲表达爱意与戴德的一个契机,
又何必在乎它是不是“洋节”呢?
只希望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母亲节”能正式设立。
有些地方将农历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之日作为中华母亲节,
你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