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中秋月》短短四句,却情思幽远,在中秋月的映照下,深刻地传达出羁旅之人的孤独与惆怅。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句从中秋夜的庭院之景入手。
“霜影”一词,精妙地描述出月光清冷如霜的质感,仿佛月光洒下的不是光辉,而是一层寒霜。
庭院中的梧桐树在这霜影的笼罩下,影子随着韶光缓缓迁徙改变。
这里的月光不再是纯挚的自然景象,而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存在,它的清冷与梧桐树的萧索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
这种氛围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悄然渗透到读者的心中,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清冷的中秋日井,感想熏染到墨客所体验到的那份寒意。

万能生活指南 晏殊的中秋月短短四句却情思幽远

“此夕羁人独向隅”,墨客点明自己羁旅之人的身份,在这个中秋之夜独自面向角落。
一个“独”字,将孤独之感推向极致。
在这样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他人尽享明日亲之乐,而墨客却只能在角落中独自咀嚼着孤独。
“向隅”这一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墨客落寞的姿态,他与周围的热闹团圆氛围扞格难入,只能在自己的孤独天下里黯然神伤。
这一句将前文营造的清冷氛围与墨客的个人情绪紧密相连,使读者深刻感想熏染到墨客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苦。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墨客在此处借助神话传说进一步深化情绪。
“素娥”即嫦娥,“玉蟾”是玉轮的别称。
墨客说嫦娥未必没有怅恨,在那清冷的月宫之中,只有玉蟾相伴,桂花也是孤零零的。
墨客将自己的羁旅之愁、孤独之感投射到嫦娥身上,认为嫦娥在那看似美好的月宫中,也有着和自己一样的惆怅和寂寞。
这种写法奥妙地将人间的情绪与天上的神话领悟在一起,以嫦娥的孤独来映照自己的孤独,以月宫的清冷来陪衬自己内心的悲惨。
嫦娥的神话故事本便是一种孤独、哀怨的象征,墨客借此表达出纵然是瑶池中的仙子也难以逃脱孤独的命运,更何况自己这流落在外的凡人呢?这两句诗不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其从个人的孤独上升到一种对孤独这一普遍情绪的思虑,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墨客在中秋之夜的繁芜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