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作背景:

毛泽东诗词赏析之十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此诗作于1961年12月,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对我国而言正处于“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严厉形势。
海内1959年以来的三年自然磨难使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国际上的各种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伶仃。
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场合排场下,主席用这首《咏梅》词勉励全国公民直面困难,勇于斗争。

赏析:

这首词是主席在读了陆游《卜算子 咏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
我们先来看陆游的这首同名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墨客以梅自喻,托物言志,以梅花的凄苦抒发胸中烦闷;以梅花的高洁表达个人高雅人格。

主席的这首《卜算子 咏梅》不仅仅拘泥于个人情绪的抒发,面对当时的海内国际形势,托意高远格局伟大,“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洒脱大气肚量胸襟豁达。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开篇写的洒脱从容,主席也描写了梅花所处的环境是在“风雨、飞雪”中,但这个“风雨和飞雪”没有了陆游词中的“寂寞愁苦”,而是迎春的号角送春的青鸟使。
虽有着短暂的寒冷但更蕴含着艳丽的来日诰日,道路是曲折的出息是光明的!
风雨、飞雪、峭壁、百丈冰这些外部环境道尽了寒冷和险要,这样愈发彰显出墨客的革命乐不雅观主义情怀,并为全词豪迈雄浑的基调做了有力的铺垫。
“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灵动真切,是对当下困难的唾弃,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墨客用“俏”字承接高下阕之间的过渡,使整首词在构造上浑然天成。
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标致,更加突出了梅花崇高的精神。
姣好娇艳的梅花在“风雨、飞雪”中奋斗,在“峭壁、百丈冰”中抗争,但真正到了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却不与百花争艳,只充当报春的青鸟使。
读到此你会想到什么?“豁达谦善、洒脱大气”!

附:《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薄暮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