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诸子百家,大多都是散文著作,集聚了多种学说,这些散文造诣了中国古典文化当中最精髓的内容。
而后的历朝历代当中,散文传统一直没有断绝,反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当时的情形进行变革。
比如唐宋八大家发起的古文运动,个中不乏精彩文笔,使得当时的唐宋文章文风随之大变。

先秦的诸子百家,大多都是散文著作

比如这篇《读孟尝君传》,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
全文只有88字,却成为千古名篇。
而它的作者,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全文只有88字却成为千古名篇

这篇短文是中国古代议论文当中的经典作品,也是驳论文的来源之作。
全文如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以是不至也。

这便是这篇驳论文的全部内容。

孟尝君养士三千

全文只有88字,但是不雅观点却很新颖。
在作者看来,孟尝君并非众人所称的能“得士”,实在其本身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耳”。
否则的话,孟尝君借助齐国之强大,如果能得到以为真正的“士”,完备可以制衡秦国,根本无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
以是作者末了说到“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以是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比拟之前的文章,这篇文章可谓是独辟路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进行解读孟尝君。
在之前的评论当中,都认为孟尝君广纳天下人才,是当时有见地的贵族;然而在王安石看来,这只不过是对孟尝君刻意拔高的效果而已。

孟尝君雕像

这篇文章是王安石的主要名篇之一,由于全篇内容论述得体,条理清晰,且言简意赅,很好的践行了古文运动的哀求,以是在很早就入选了中小学语文教材。
尤其是这篇文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回嘴有理有据,有情有节,对付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王安石雕像

历朝历代,对付战国七雄、秦灭六国的历史事宜都有评判,个中经典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比如贾谊的《过秦论》,从论述秦朝的得失落,得出秦朝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了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提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主要论点;在苏洵的《六国论》,则直接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等等,可谓各有特色。
然而,王安石针对当时的主要人物孟尝君,进行一番剖析,实则给人一种线人一新之感。
88字短文造诣历史名篇,纵览全体文学史,可谓无人敢望其项背。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