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纪明斋使君之光州(四首)》是浙江乌程县(今湖州)人,明嘉靖辛丑(1541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董份写给朋友赴光州任的送别诗(董份著有《泌园集》):
弱冠同游日,于今三十年;
穷途应历尽,天路冀相先。
壮志君何忝,微名余有时;
古来重循吏,青史至今传。
幼年得追随,何曾夙夜迟早离;
片言尝共诺,一饭亦相期。
日月逐云久,云霄岂谓迟;
愿言雷氏剑,好露匣中奇。
君向汝南郡,应知天地中;
旌旗飞晓日,冠带入晴空。
形势三河壮,歌谣千里通;
使君宁不贵,愿早播仁风。
惜别情未已,临歧思益深;
从兹一执手,谁与复谈心。
路有重山隔,人无流水音;
北风如寄问,幸以比南金。
《送纪明斋使君之光州(四首)》出自近代儒商周庆云辑录的《浔溪诗徵》,该集四十卷,补遗一卷。浔溪指湖州之南浔镇。南浔为浙西人才荟萃之地,与嘉兴之梅里齐名。李详序云:此二镇之人才“几与名都会相埒,僻左之行省,且莫逮焉”。如明之董斯张、朱国桢、董说、陈忱,清之倪璠、董浩、杨凤苞、施国祁、沈谦、张鉴、汪曰桢等都是。此书采录自元至清末本镇墨客三百四十余家,诗五千九百余首。“意在阐发幽光。其有专集行世者,采摭稍略。至于未刊遗稿以及孤篇警句,精英未耀者,则必广为搜采,惧后散佚”。此编“以诗存人,亦以人存诗。诗虽不工,而其人可传者,间亦采入”。其余,“凡诗之有关于里中故实及纪一时灾异之类,虽仅平通,亦必节取,以备志乘之校勘”。“是编既第时期,而以生卒先后为序,每人各署字号官爵及所著诗集之目,附以小传,并采及志乘传状,先哲评语,以为知人论世之助,其无可考者阙之”(以上皆见《例言》)。所选之诗“或从传抄,或从手稿,或从汇选,或从单刻,或从图画题咏,或从简册题辞”,对付保存乡邦文献,贡献颇多。选诗最多者为董汉策(四百零二首),其馀为董嗣成(一百八十五首)、董说(一百六十四首)、纪磊(一百五十八首)、纪远(一百五十三首)、董斯张(一百四十九首)、纪复亨(一百十七首)、董友松(一百十二首)、杨凤苞(一百十六首)、陈忱(一百零六首)、孙燮(一百零四首)。此书编于辛亥革命之后,前有姚文栋、宗舜年、李详、孙德谦、喻长霖、吴昌硕、刘锦藻序及编者自序,后有刘承干后序。刊于1916年。
周庆云(1864—1933年),字景星,号湘舲,又自署梦坡,湖州南浔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秀才,后以附贡授永康教谕,例授直隶知州,均未就任。为南浔巨富,年轻时经营蚕丝业。后转盐业,曾任苏、浙、沪属盐公堂总经理。三十一年投资兴建苏杭铁路,竭力反对向英商借款、出卖路权。1913年在杭州开办天章丝织厂,反抗外货。1925年,为抵制日盐入口,在上海浦东设立五和精盐公司,又投资兴办长兴煤矿。1933年病逝于上海。
周庆云精于金石字画,能诗,曾与张宗祥等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4400卷。又创办晓风庐,对浙江部分名胜古迹进行稽核、研究、修复、整理,经其建筑的有:杭州超山宋梅亭、杭州西溪两浙词人祠堂、临安济川桥、宁波天童玲珑岩石经等。著有《梦坡丛书》45种、《中国盐法通志》100卷。另有《梦坡诗文》《南浔志》《莫干山志》《获古丛编》《梦坡宝藏砚拓本》《琴史》《补琴史》《西溪秋可庵志》《历代两浙词人小传》等。
读一首诗,我们理解诗作者董份以及结集者周庆云,那么这位赴光州任的“纪明斋使君”又是谁呢?想来,也不会是一位泛泛之辈吧!
查顺治《光州志·卷之七·官秩考》明嘉靖有“纪濂,乌程举人,升工部员外”的记载。查《钦定四库全书·万姓统谱·卷七十四》记载:“纪濂,字清之,乌程人。嘉靖丙午(1546年)举人,知光州,有善政,历刑部员外郎。濂为人敦实,自持不为势惕,不为困惑。人咸称之。”在《潢川历史文化大不雅观》一书中,则明确记载纪濂任光州知州的韶光为“明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到了嘉靖四十四年,由徐鸾接任。那么纪濂在光州的“善政”又是什么呢?期待更多的创造。